分层设色地图优点

问题描述:

分层设色地图优点

它有助于认识地图上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

分层设色地图 在地图上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除等高线法外,分层设色法也是比较常见的。 分层设色法是在等高线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根据地图的用途、地图的比例尺以及制图地区从深海到高山的起伏情况等因素,选择若干条能够反映这个地区地形起伏的等高线,然后在每两层等高线之间,分别着上逐渐过渡的不同颜色,以表示不同的高度带。如陆地部分,一般以绿色—浅绿色表示200米以下的平原;以浅黄色—黄色—深黄色表示400—1000米的丘陵、低山;以浅棕褐色—棕褐色—深棕褐色表示 1000—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以白色或浅紫色表示雪线以上终年为冰雪覆盖的地区。水域部分,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和大的湖泊,随着深度的增加,在等深线之间,用由浅到深的浅蓝色—蓝色—深蓝色表示。这种分层次运用不同颜色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叫做分层设色法。在分层设色地图上,一般都附有“高度表”,在高度表上填绘按高程逐渐过渡的不同颜色,称为色层表,它有助于认识地图上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

以一定的颜色变化次序或色调深浅来表示地貌的方法.首先将地貌按高度划分若干带;各带规定具体的色相和色调,称为“色层”.为划分的高度带选择相应的色系,称为“色层表”在地图上,按色层表给不同高度带以相应颜色.目前,常见的色层表为绿褐色系、低地用色、丘陵用黄色、山地用褐色、雪山和冰川用白色或蓝色等.能醒目地显示地势各高程带的范围、不同高程带地貌单元的面积对比,具有立体感.不能量测.   此法是制图学家雷马虚克发明.设色的原则,是按地面由低到高,以绿、黄、棕等颜色分别表示平原、高原和高山,以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该法的优点是能概括地表示图内区域的地形大势,在分层设色法绘制的小比例尺地图中,平原、丘陵、山地等的分布状态一目了然、阅读很方便.目前,我国常用的地形图,200米等高线以下填绘深绿色,200—500米等高线间填绘浅绿色.500—1000米之间填绘浅黄色,1000—2000米等高线间填深黄色,2000—3000米等高线间填浅赭色.这种地势愈高设色愈暗的方法,使低地着色明淡,而这些地区地面要素——交通线、居民点都比较密集,由于底图明淡,所标注的地面要素清晰可见.高地所设的颜色深暗,而该处需要显示的其他要素较少,故对制图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