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四位弟子中“曾晳”与其他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当“曾晳”描述自己的想法后,孔
问题描述:
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四位弟子中“曾晳”与其他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当“曾晳”描述自己的想法后,孔
请勿跑题……
孔子在曾晳表述完以后,为何会有复杂的心理?复杂的心理又是什么?
答
这其实涉及到儒家的政治理想和策略,《论语·颜渊》里面提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在孔子看来,不挨饿,不遭受战火,只是百姓的基本要求,而精神方面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孔子追求的是以礼治民,以德导民,最终达到人人安居乐业,人人都是谦谦君子的状态.
比较下老子的政治理想,就能发现两者的不同,“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简直就是回到了原始社会,在喂牲口一样.
儒家讲求的是内在超越和外在关怀,他们最终是要兼济天下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一方面他们讲的都不能满足儒家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其实他们都是在追求自己的东西,重点不是在社会百姓,而曾晳抓住了这一点.当然孔子也不会要求他们能够达到儒家要求的终极状态,因为连他自己都做不到.
最后,孔子说白了也是人,开头他也说了,大家就是放松下来聊聊天,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放松的,这么多年的理想无法实现,曾晳的描绘恰恰此刻触动了他那颗饱经沧桑的心,再加上其他的三个弟子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内心必定是有所失望的,由此而来,心情肯定是非常复杂.
以上全部是个人见解,希望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