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各种地形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地球上各种地形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说明形成此种地形的原因,以及清晰分类.
地壳在不断变化,地壳表面形态也随之改变.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概念
类型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形
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
的关系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内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内外力作用同时进行,但在某个时期可能某种作用占优势.
一般说来,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
二、地壳运动的类型
地壳运动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升降运动又称造陆运动.
地壳运动的总的形式是以水平运动为主,而垂直运动是派生的.
类型
运动方向
运动性质
地形举例
水平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欧洲与北美洲之间距离不断扩大形成大西洋
升降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坳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隆起带;江汉平原、华北平原等是坳陷带
三、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一)褶皱
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叫做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岩层波状弯曲变形,就叫做褶皱.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原始形态
外力作用后的形态
背
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侧岩层较新
岩层向上拱起成山
顶部受张力而开裂,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
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侧岩层较老
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底部受挤压而坚实,难以侵蚀,易成山
(二)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断层也能使岩层相对上升,形成断层山,如我国*岛上的台东山脉,就是大型的断层山.
断层组合的基本类型是地垒和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中间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地垒,它常表现为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称为地堑,它常形成狭形的凹陷地带.我国陕西的渭河平原和山西的汾河谷地,都是大地堑.
四、外力作用
(一)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结果:形成风化壳
(二)侵蚀作用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结果:破坏地表形态
(三)搬运作用
风化、侵蚀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结果: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沉积作用
岩石风化及侵蚀作用的产物在搬运过程中,因搬运力减弱及其他原因而逐渐沉积的作用.
结果:形成新的沉积地形
(五)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做固结成岩作用.
类型: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结果:形成新的岩石
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破坏和建设作用互相转化,互为因果共同作用,改变地表.
五、人类活动与地表的关系
(一)地表对人类的影响:人类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生产活动.
例如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我国黄河中下游平原、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西亚的两河流域创造了人类文明;
反之,在地表崎岖的水源奇缺、高山高寒或沙漠地区,则人烟稀少.
(二)人类对地表的影响:
有利影响——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
不利的影响——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地表形态.如:滥垦、滥牧、滥伐,造成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