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 与 托物言志 还有情景交融 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具体区别

问题描述:

借景抒情 与 托物言志 还有情景交融 这三种表达方式的具体区别
这三种表达方式怎么区别?能否举例说明?

  借景抒情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
  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
  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
  情景交融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
  【出 处】
  宋·张炎《词源·离情》:“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