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2个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2个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你是说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话,那我还可以说上几句.例说明:
中国
花5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
花5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
日本
花100个工时可以生产一辆汽车
花4个工时可以生产一件衣服
这时候中日贸易会提高双方的生产率么?
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日本无论生产汽车还是衣服
都比中国生产能力更强
但是让我们来做一笔简单的计算
在中国和日本不做贸易的条件下
中国人花505个工时
可以得到一辆汽车和一件衣服
但是在贸易的情况下
又该如何呢?
如果中国把这505个工时都用来生产衣服
很显然可以生产101件衣服
这个时候
在日本市场上是25件衣服换一辆汽车
中国就可以拿101件衣服中的100件
去和日本人做生意
假设中国商人和日本达成共识:“50件衣服换1辆汽车”
日本人觉得有利可图
答应了条件
于是中国换回2辆汽车
在贸易的条件下
中国人花同样的505个工时
得到了2辆汽车和1件衣服
而在不和日本做交易的条件下
中国人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1件衣服
显然做贸易对中国有利
让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情况
现在日本人有200个工时
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
其中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1辆汽车
另外100个工时用来生产了25件衣服
在和中国做贸易的条件下
日本决定把所有的精力用来生产汽车
于是用所有的200个工时生产了2辆汽车
日本决定出售其中的一辆给中国
在中国的市场上“1辆汽车=100件衣服”
日本给出了条件“1辆日本汽车换50件中国的衣服”
中国觉得有利可图
答应了
这样在做贸易的情况下
同样的200个工时
日本得到了1辆汽车和50件衣服
而在不和中国做贸易的情况下
只能得到1辆汽车和25件衣服
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和中国之间通过“一辆汽车换50件衣服”
这样来交易
都取得了实惠
所以
只要是贸易
只要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相对更”为擅长的生产
就能够提高交易双方的生产率
增强竞争力和人民的福利
这就是200多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