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水浒》《培根随笔》的摘抄,个1500字

问题描述:

《傅雷家书》《水浒》《培根随笔》的摘抄,个1500字

《傅雷家书》的好段摘抄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水浒》的摘抄
且说郑屠开着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
  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
  鲁达瞪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问他?”
  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
  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且说郑屠家中众人和那报信的店小二救了半日,不活,呜呼死了.
摘抄:《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赏析:
1.培根随笔片段《论求知》赏析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惟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求知太慢会驰情,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都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2.培根随笔片段《论美》赏析
《论美》是散文集中的一篇著名的美文.培根在文中提到: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诚然,爱美是人的天性.无论是生活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人,都在追求着美.然而,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各种方法淡妆浓抹、注重衣着、讲究发型等让“美丽”布满全身时,却可曾想到,你得到的,仅仅是瞬间的外表美,而真正能让你美丽起来的,你又得到了多少呢?!那些衣着华丽、披金戴银,却毫无真才实学,肚里空空的人;那些外表风度翩翩、英俊潇洒,而内心丑恶、言行令人不齿的人,他们是否真正等到了美呢?仅有衣着,外表的美,并不是完整的美丽.
外表的美往往是肤浅、短暂的.你看红通通的苹果和可人的荔枝尽管有天然的美貌,但过几天,她们的美貌就开始衰变,然后就会腐烂掉.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过一张红润的、笑容可掬的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脸就慢慢地爬满了皱纹,青春的美丽不复存在.外表的美总是经不起岁月的冲洗,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
很多其貌不扬的人,被认为是真正美的人.音乐家贝多芬虽只是个1.6米的又矮又盲的人,但他的精神是如此崇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这是因为他不断地在音乐领域努力开拓,为音乐事业奋斗一生,发出了无比强大的个人艺术魅力.还有许许多多的外表平平甚至是丑陋的人,他们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共和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的:“人,应该从知识、修养到风度、衣着,都是美丽的.”世界上的很多事并不都是需要漂亮的人来做,相反许多事情的成败在于是否有真才实学.当我们颂扬爱迪生、李时珍的卓越贡献时,当我们欣赏雨果、鲁讯的不朽名著时,当我们赞美乔丹、马拉多纳的高超球技时,谁又曾在意他们是否美丽呢?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才貌双全”,然而谈何容易.既然外表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个不变的事实,那么何不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勤奋努力、品德修养在别人面前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自我,展现出一个具有内在美的真实完美的自我呢?
美丽,是由内而外的.当你在书海中畅游而纵览古今、横观中外时;当你聆听动人的乐曲、观赏美妙的图画而培养着高尚情操情;当你拥有智慧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而自信大方、幽默高雅时,再加上服饰与粉饰的陪衬,你便拥有了真正的、完整的美丽.
记得刘墉说过“美经不起长久的凝视,因为美会在凝视中凋零.”也就是,真正的美不是用眼来发现,而是用心去发掘、去感受.真的美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其内涵.培根在《论美》中也提到:把美的形象与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发出真正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