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高中地理知识
所有的高中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
97、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10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里,200海里.
195、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97、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2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219、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221、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降水.
22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2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23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3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40、土壤的肥力特征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41、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25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
25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25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
25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25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
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