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的教学定位是什么?怎样区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问题描述:

求问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的教学定位是什么?怎样区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作为学习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议课堂教学尽可能体现:通过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在方格纸上做一些简单的作图,欣赏并设计一些图案.
教材虽然强调在现实情境中,帮助学生体会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很复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时可以借助现实情境帮助理解,但不宜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做过多讨论,尤其注意不要在考试中出一些复杂的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来判断.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练习基本上也都是基于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运动.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问到摩天轮的运动、窗帘的拉动、门的转动、荡秋千、钟摆等生活现象算不算旋转.回答这些具体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理解轴
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在图形的变换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换,就是全等变换,也叫做合同变换.如果图形经过变换后与原来的图形是重合的,也就是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图形的变换就叫做全等变换,即原来的图形中,任意两点的距离假设是l的话,经过变换后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仍是l
,所以全等变换是一个保距变换,而且由于距离保持不变,图形整体的形状、大小,都可以证明仍然是保持不变的.
全等变换有几种方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要由一个图形的运动得到另一个图形,可以作怎样的运动呢?可以是平移.除此以外呢?比如两个三角形有一顶点重合,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顺序是一致的,这时其中一个经过旋转就能与另一个重合;还有一种是顶点的顺序相反,这时将其中一个反射(翻折)就能得到另一个.上面的变换就是平移、旋转和反射变换,它们是三种基本的全等变换.反射变换也叫做轴对称变换,即一个图形经过反射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如上图,如果原图形中任意一个点到新图形中相对应点的连线方向相同,长度也相等,这样的全等变换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也就是说,平移的基本特征是,图形平移前后“每一点与它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互相平行并且相等”.可以看出,确定平移变换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方向,二是距离.如上图,
旋转的基本特征是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并且各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的角度”.可以看出,确定旋转变换需要两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有方向).
如果连接新图形与原图形中每一组对应点的线段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且被该直线平分,这样的全等变换称为反射变换.垂直平分对称点所连线段的直线叫做对称轴.也就是说,反射变换的基本特征是“连接任意一组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显然,确定反射变换的关键在于找到对称轴.
再来看学生问过的例子,比如说摩天轮的转动,它看起来既像平移,又像旋转.实际上,这个例子不是一个好例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过于复杂了,说不清楚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把人抽象成一个点的话,似乎能够看成绕着摩天轮中心的旋转运动.但是,在数学中单纯地讨论一个点的运动没有多大意义,实际上变换是平面上每个点都做同样的运动.如果把人抽象成一个三角形、或者一个长方形,你又发现它不是一个旋转了.有的文章是这么认为的,如果静态地看运动前和运动后的图形,人的运动可以看成能够通过平移得到,这是有道理的.总之,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们不建议让学生去讨论这个问题.又如,窗帘拉动这件事,也是很麻烦的.如果只看窗帘的一个边,确实是在平移;但是要把窗帘看成一个整体,又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压缩的变化.所以这些例子都不是好的例子.
对于这部分内容,小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平移就是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旋转就是绕一个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就可以了.,查看更多课件、视频、教案、名师辅导、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