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和BOT

问题描述:

BT和BOT

  BT投资是BOT的一种变换形式,是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管理公司总承包后,由承包方垫资进行建设,建设验收完毕再移交给项目业主.BOT是对Build-Own-Transfer(建设—拥有—转让)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形式的简称,现在通常指后一种含义.而BT是BOT的一种历史演变,即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赎回.
  通俗地说,BT投资也是一种“交钥匙工程”,社会投资人投资、建设,建设完成以后“交钥匙”,*再回购,回购时考虑投资人的合理收益.除了BT演变方式外,BOT的演变形式还有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方式,即建设—拥有—运营;BLT方式,即建设—租赁—移交;BOOST方式,即建设—拥有—运营—补贴—移交;BTO方式,即建设—移交—运营等.标准意义的BOT项目较多,但类似BOT项目的BT却并不多见.
  BT投资模式的缺陷
  BT项目建设费用过大.采用BT方式必须经过确定项目、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合同,移交等阶段,涉及*许可、审批以及外汇担保等诸多环节,牵扯的范围广,复杂性强,操作的难度大,障碍多,不易实施,最重要的是融资成本也因中间环节多而增高.
  BT方式中的融资监管难度大.由于BT法律性质的特殊性,法律关系的复杂性,而且是一种合同的组合,因此,融资监管难度大.
  BT项目的分包情况严重.由于BT方式中*只与项目总承包人发生直接联系,建议由项目企业负责落实,因此,项目的落实可能被细化,建设项目的分包将愈显严重.
  BT项目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在BT项目中,*虽规定督促和协助投资方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申请*质量监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抓好安全生产.但是,投资方出于其利益考虑,在BT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施工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设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如何解决BT投资模式缺陷
  面对这些缺陷,各地*的掌控能力是比较差的,*BT投资建设项目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的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部分项目管理在*有关部门内封闭运作,有时甚至出现违反建设程序的操作.在具体项目的建设实施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项目功能与方案审核不力、政企不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粗放、地方垄断和地方保护、缺乏竞争,甚至出现“寻租”腐败等问题.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地方*的BT项目,明显没有按照已有的招投标和*特许经营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办理.
  完善BT投资已是当务之急
  除了完善BT运行机制,强化*对BT项目的监督之外,建立BT应对风险机制,确定风险种类,拟定相应的风险回避对策也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运作BT应考虑引入独立第三方的中介服务.目前,国内外著名投资工程咨询和设计单位都有很强的BT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在融资和资本运作上可以聘请证券公司或著名投资咨询公司为其服务.
  由于我国BT诞生的时间短、经验少,是新生事物,因此,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合同法律保护,同时,在管理上,对项目的投资概算、设计方案的确定,工程质量的检验以及财务审计都应从法律上确定*权力.但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BT的专门立法,所以更应加快立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