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教小孩学“孔融让梨”吗?
问题描述:
【上海小学生语文考试称不会让梨被判错引争议】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说自己不是搞恶作剧,他认为4岁的孔融是不会这样做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解释呢?
答
1)老师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即便是所谓“标准答案”,都可以被讨论、被质疑。 2)孩子能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一个“4岁的孔融”会怎样想、怎样做,这种诉诸于“同理心”的思维方式,很值得赞赏。 3)尤其是孩子能够抓住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关键词:“4岁”。真的很厉害。的确,4岁的孩子和7岁的孩子,行为方式大不相同。不过孩子有没有思考过:在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是多长?4岁孩子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是怎样?与当代的4岁孩子差不多吗?还是差异很大? 4)孩子能够坦率地说出“不会让梨”,真实地说出内心想法,不为博得别人的肯定、获得考试的成绩而说谎,这也是很值得肯定的。 5)问问孩子:如果“4岁的孔融”不会让梨,那几岁的孔融会让梨?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让梨?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答案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多方面地、举出各种各样的情境加以探讨。把讨论开放给孩子,父母也参与其中,真实地问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我会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