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300
城南旧事读后感300
读后感
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是美好而又平凡的,一个个文字,散发着温暖的气息.
记得我最喜爱的一篇文章,是《冬阳•童年•骆驼队》,里面那骆驼吃草的样子就像现实一样摆在面前,骆驼温暖的鼻息仿佛就迎面扑在英子的脸颊上,是那样的细致动人.
这些充满童趣的文字,在同学们一起柔声诵读的时候,总有一种冬日里阳光的温暖,好象骆驼脖颈上挂着的铜铃在“叮叮”地响着,它们从远方传来祝福.爸爸早早地在门口等待,不时地摸摸英子的小脑袋,喃喃着:“骆驼队马上就来喽,驼铃声儿响.”北方的天气干冷,身处南方的我却在林海音生动形象的句子中体会到了“干冷”的感觉.仿佛天空又白又亮,苍茫而广阔,太阳在东方,显得那么小却又是那么刺眼,晨光照得骆驼毛灿灿的,英子的脸颊红红的.
卖煤人在一袋一袋地从骆驼身上卸煤,没有轮到的骆驼便在一边歇着.英子为骆驼想着:这漫长的旅程也够累了,多吃些草,多在地上卧一会儿,等交易完了,又该上路了.于是,天真的英子望着骆驼们咀嚼的样子,也开始学着咀嚼起来.想象着草的滋味,英子也跟骆驼们一样,唾沫沾在薄薄的唇边.“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做一切的事情都不要着急,要慢慢来,沉着认真地对待,做一切的事情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要想做好,就要耐得住急燥的性子.就是因为骆驼这种不慌不忙的性格,它才能耐住长途的寂寞吧.
我感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童趣与单纯.不仅仅是《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温暖,我觉得一本书只有酸甜苦辣味味俱全才是精彩的,《城南旧事》做到了这一点.《惠安馆传奇》中,疯姑娘秀贞、漂亮的妞儿最终惨死在火车轮下的结局让人潸然泪下、痛心不已;《爸爸的花儿落了》让人感到一种父亲的爱,一种复杂而又真诚的爱意.
是啊,林海音把她小时侯的童年惟妙惟肖地记叙下来,饱含真情实感.我捧着她的书是边看边笑,一会儿又边看边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英子.跟着英子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味道,那是一种咸咸的味道,说不出苦也说不出辣.作为孩子,身不由己地随父母从这儿搬到那儿,但也要与大人一样生活,感受人间冷暖.“有人欢喜有人忧,这边笑来那边愁.”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有人将自己的人生演绎成喜剧,有人将自己的人生演绎成悲剧.我把书盖上,默默地想:身边的人随时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离去,我也要把生活记录下来.
读《城南旧事》,我的心头总有一份暖暖的爱,因为这些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虽然已经沉默了很久很久,但依旧像一坛老酒,散发出淡淡清香.作者不去刻意追求文字的华丽,只是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文字来描绘一个老北京的模样,就像给老北京画了一幅动态的素描.尽管黑白,但依旧深刻逼真
2《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 — 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3《城南旧事》读后感
早就会唱《送别》这首歌,而且知道它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至于《城南旧事》这部书和电影却都未曾欣赏.如今,小学语文课本上选编了《城南旧事》的序言部分,于是我赶紧找来读了一遍.读后,不禁被林海音那饶具魔力的文笔深深吸引.文中,主人公英子以童稚的双眼,透视着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倒进了人间的复杂情感,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北京城南的风光人情.文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也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无法忘怀.
合上书,闭上眼,书中的人物便一个个向我走来.
英子,聪明善良.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他讲话,独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为了帮助妞儿和秀贞找她们的亲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妈妈的金镯子.别人认为那是个“小偷”,而英子说自己分不清好人坏人,其实她是用自己的标准在衡量着世间的人.为了供弟弟完成学业,供养母亲,而自己要冒着危险去做贼,这在英子看来可不是坏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这不是她善良的本性使然又是什么呢!蓝姨娘尽管可爱,讨英子的喜欢,可当她发现兰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便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却把爸爸蒙在了鼓里,读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多的心眼.真是个小机灵鬼呀.于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妞儿,一个不该出生的、苦命的孩子,但却有着有着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个性.她出生后便被抛弃了.被人捡去后,也无非是把她当作卖唱挣钱的工具,还要动辄遭受继父的毒打.为了摆脱苦海,她竟要偷偷去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没成想,生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英子的引导下,她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自己的生母.可是,这又能怎样呢?她的生母——秀贞,由于过度思念丈夫和孩子已精神失常.最终母女俩人双双葬身车底.读到此处,禁不住潸然泪下.
兰姨娘,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三岁时,生身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便把她卖掉了,后又沦落为风尘女子.被人赎身后,作了一个七八十岁老头的姨太太,当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好在她敢于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脱离了那个家庭,最终与进步青年德先走在了一起.
宋妈,同样是一个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妇女.她为了养家,为了不遭丈夫的打骂,忍痛离开自己的亲身骨肉,而去给别人的孩子当奶妈.最终,自己的孩子死的死,散的散.
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真实,再加上作者那朴实的、诗意的语言,使读者不自觉地被他们深深吸引,为他们哭,为他们笑,透过他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生活在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北京城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现状.
4《城南旧事》读后感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 看《城南英子在她的心中默念着,在她得到自己父亲离去的时候.骊歌的乐音在耳畔萦回着,一缕哀愁淡淡,一抹相思沉沉……去了,“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太年轻的时候,为何却早已体验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
惠安会馆的疯女秀贞,饱受养父虐待的伙伴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偷窃的无名青年,从小在凄风苦雨中生长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妈和沉疴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绪,久久萦绕在时光与命运的变迁之中.夹竹桃零落满地,她在懵懂与静默之中送别了自己的童年……
读《城南旧事》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杂念,因为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心绪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动着我的,只是这文字之间荡漾的一种淡泊与纯净.海音先生以儿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诉说她对城南旧事的情意缱绻.半个世纪的别离,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零落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林先生写道.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从容淡定之间,多少悲欢离合,掠过生命的轨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愁苦又有何用?“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童年去了,留下无穷思恋与怀想……
蓦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儿,诉说着盛夏的情怀……落寞之后,骊歌那清越悠扬、古朴深婉的乐音仍在耳畔萦回着,淡淡的愁绪,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点缅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落花下,一个女孩,在夕阳的余辉里静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夹竹桃.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5《城南旧事》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三本书,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喜欢它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简单、易读懂.书中讲的就是林海音小的时候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段往事.
这本书的这要内容是,六岁的小姑娘林海音住在北京城南的胡同儿里,她在这胡同儿里认识了“疯”女人“秀贞”,在得知她的孩子“小桂子”被人扔在了城根下,生死未卜后,她决定要帮秀贞找孩子.正巧,小伙伴“妞儿”要找父母,脖子下也有一块儿胎记,妞儿就跟秀贞去找父亲了,可是,母子俩却惨死在火车下.后来,英子搬到了“新莲子胡同儿”认识了一位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去偷东西的年轻人,可后来,年轻人被警察捉走了.再后来,宋妈的丈夫来了,他告诉宋妈,儿子在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了,女儿被丈夫卖给了别人,英子非常难过.最后,英子的父亲因得了肺癌死了,宋妈被她的丈夫接走了.英子带着许许多多的疑惑离开了童年……
这本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亲切.像一缕缕阳光,柔和又温暖,又像一丝丝水流,连绵不断.景物,人物,事物,都透过英子的童眼,变的那么天真而又可爱.悲欢离合,都深深的嵌在了英子的记忆里,而这些,也深深的打动了我!
这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和修饰的词语,但是,它却反映出了人物的思想,描述除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让我们进入到了她的童年,让我们进入到了北京城南的那个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