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岁了,幼儿园上课坐不住。
孩子四岁了,女宝宝。平时说话比较少,在幼儿园里表现还可以,就是上课坐不住,老师给讲故事,带着画画,其他小朋友都能坐在那里听,但我家宝宝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老师也提醒孩子让坐下,但效果不好。平时我在家里也给孩子讲过多次,一定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孩子回答说行,可以。但去了幼儿园,上课还是坐不住。请问,我应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坐下听讲呢?另外,孩子和班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也不是特别好,能说出小朋友名子,进园的时候,遇见小朋友在家长提示下能手拉手进园,离园的时候能和小朋友说再见,据老师讲,平时和小朋友的互动不好,小朋友找宝宝玩,宝宝总不理人家。请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和小朋友更好的交流呢?谢谢,盼复。
2014-09-24 16:35:46 产程相关的信息也不足,同时我也不是这方面的支持者。你也不用问其他产科医生,他们不会轻易给你一个结论的,因为同行不能相互挤兑,这是职业道德。 后面你说的照顾孩子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特点,这个确实是有影响的,但这个影响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下(你们下班后和孩子接触)不会很明显。 这方面都是没有必要回溯的,也追究不出什么,还让自己狐疑一番。 既然孩子现在进步很快,那就放松一些,积极干预孩子的发展。
【我真的想让孩子和我多说话,多谈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一般几岁的孩子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多说话呢。】 关于“多谈”这个限制点,大部分孩子都做不到,包括哪些比你孩子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除非是某种特别的情境,比如吸引别人的注意,显摆,打压别的小朋友等。 能讲经历、说感受和想法,这个能力你孩子也具备。 怎样做才能提高其表达水平,这个涉及的因素也很多,我罗列一些在下面: ①丰富的环境语境。包括家庭和学校的语言环境,家庭环境你是可以创设的。这样孩子可以学习到词句和语法,便于孩子语用迁移。如果孩子某个具体的词或者比较具象的语法不会,那就反复做变式演示,她会掌握的。当然,抽象的她会理解起来有难度,这个需要其认知水平来配合。 ②宽松的对话氛围。包括对对象和周围人的熟悉水平、既有的经验(少挫折,多成就)、对实物(含任务)指向的胜任感(仍然是经验——操作上的和运用上的熟练和比别人强)、难度(任务)、大人的奖惩有无等。 ③自己的状态。困倦、生病、疲倦等个人状态不好时会少表达,且多负面的表达。 就这些也比较广泛了,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尝试这样做: ①解释固定的伙伴,包括他们的家长,这样孩子就有了表达的机会,你也会学习到一些控制方法。 ②多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你们夫妻不在家的时候。户外活动会促使她主动表达的机会增多,囚在家里可能更多的是被动的语言感受。 ③多增加你和孩子之间琐碎的近体活动,当然别在意语言成分的多少,必要交流存在就可以。这样,孩子和你收获成长的不仅仅是语言。 语言方法不要过于追求,对小孩子而言,这方面个体差异比较大,刻意训练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有几次我想起孩子发育迟缓或是孩子没有给我讲太多自身经历或感受的话,而掉眼泪】 很自然,每个家长都会和你一样的。看到孩子和同龄孩子有差异,且原因是你不可控的,必然是千种滋味在心头。 发育迟缓和发育停滞是不同的,只要有进步,那就不能放弃,这才是做父母需要把握的。有希望总比无望强吧。 这个世界上如果你们做父母的都放弃或者厌弃她,那她的世界就是黑暗的,别指望其他人爱心泛滥。你们就是孩子的舟车,你们做了多少,孩子就能走多远——对大部分父母来说都成立。
发表于 2014-09-11 15:24:00 1、关于感统 这和你孩子的行为有关系吗?该不是你乱投医的表现吧。现在信息这么开放,先不论这个东西是否是真的,就算是真的,好像也不对你孩子的表现,唯一的解释是有你米。 2、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 你举例的都是一些要求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属于一种危险暴露,我作为一个心理学方面的支持者不会同意你的主张的。 你应该思考和那里的老师共同探讨孩子为什么不去,为什么感觉到恐惧,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生活中孩子的情绪如果不容易安抚,先分析是否是孩子的一种个人特点,比如容易激惹,如果是个体特点,那就不是安抚的问题了,应该是限制其行为。如果仅仅是生活委屈,那可以用转移注意的办法,选用一个她喜欢的活动或物体来替换当前的。 3、发育迟缓 你确定孩子是这样的吗?如果是 a、则要看孩子发育迟缓的属性和个体特点而定。通常动作、语言方面的迟缓在一定的年龄后最容易接近常态水平;但一般能力则没有显著效果,除非其在智力相关方面进行比对。 b、足够的社会资源仍然不能起到你期望的作用。我不清楚你是怎样定义社会资源的,如果是当前的环境资源,比如教师、同学等,这个仅仅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很舒心的平台。如果是发展性资源,比如,你和习大大是好朋友,这是有用的,但和他是否是发育障碍无关。 从你孩子的表现来看,我还真看不到发育迟缓的相关线索,也许你保留的太多。
1、关于智力 你看的医生交叉的结论是发育迟缓,包括他们的处置方案,这些我不评价,你自己权衡。 但我感觉你应该从一般能力或者说智力方面来审视孩子当前的状态,这个比较容易操作。一切都和同龄孩子比较,主要包括概念掌握,生活常识的运用和理解(含推理和预测),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这三个方面基本可以做出推断。孩子的智力评估维度和成人不同,成人就是单一的推理。 如果是智力问题,那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他相关的行为,包括一些情绪问题。 2、关于抽动症 就目前你提供的信息来看,她不是。当然,我不是医生,仅供参考。 3、关于互动不好 孩子没有行为操作卷入,但他关注了,也算是一种参与吧。可能老师的“互动”定义仅仅是指表面的行为参与,这个不准确。 她不能及时参与,可能是和她的个性有关。熟悉的伙伴或者家长在场的情况下她会主动很多。 4、关于核实幼儿园的情况 大部分孩子都难以表达这个内容,有需要核实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再现对应情境或者对象来核实,比如,你今天午饭吃这个红烧肉了吗?这样问她一般能回答得出。 5、关于共同关注/共同注意力 这个是基本的能力,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存在如何提高一说。人的基本能力都是这个特征,只有那些设计表达技能的才可以暂且归为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途径也很简单,熟能生巧,多接触多操作就可以。但这个和共同关注无关。 从你描述她的生活参与来看,她这方面并不是没有。至于老师说的下地走,听不懂教学,很可能是其他问题。 6、关于一些生发出的进步 这个很正常,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且正在进行中。他们对新学到的语言、语法语用或者技能会保持敏感的,于是在一段时间内会反复使用。 从你描述的孩子进步情况来看,你孩子的问题还真的不是很大。哈哈,这可能和你去训练无关,是自然的一种成熟可能性大。 只要有进步,就说明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就此可以排除一些发育问题。 ------- a、如果有可能,多看几个医生。包括复诊和走访,我感觉遇到一个认真或者有本领的医生和我们购买彩票中奖一样,小概率事件就得多尝试。 b、多和同龄孩子的父母交流。一方面学习到教育孩子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比对。 c、和老师处好关系,老师的情感指向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在校行为和对她的支援,同时也会让你获得更多的信息。 今天就到这里,放松点,祝开心。
发表于 2014-09-24 16:05:45 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忙,开学初和学期末,都成了规律了。想上来回复大家,但是没有整块儿时间(我基本不敷衍网友,在好网中应该算是回应最多的一个人吧)。在单位时就一个字——焦头烂额的不可预期的杂事。 1、内向 这点是具备的,他的气质应该是比较内向的。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不用担心,正向孩子的爸爸和他爷爷不同一样。内向的主要外显形式就是对人的情况,这和人的工作属性、对人经验和价值观有关。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性格,性格是可以掩盖气质的。 2、核实幼儿园情况 如果你事前知道了你要问的答案,那你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来印证。比如,不问吃了什么,直接问吃了包子吗(假设是吃了包子)。 如果你事前不清楚,且所问问题范围界限不明晰,那你还是问孩子的老师。 不是你孩子答的不好,而是大部分孩子都这样。所以,也不用担心。 孩子不能答的问题,你也没有必要持续追问下去。 3、在园对人的进步 这是一个好事情,说明他已经具备了和同学自然接触的能力了。这个能力有就有,不会无条件莫名地退回到原来的样态的。
你后面说的日本SM这个工具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测量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不如测试孩子的气质类型,后者比较靠谱一些。 你前面再次提到了如何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孩子是一般能力低下,那是没有办法做出实质性提高的。同样,结合生活需要的简单重复和训练肯定能提高一些,但迁移性不好,变通性不良。韦氏量表用于筛核还是很可靠的,当然,很多发育障碍是伴生一般能力不足的。 如果你说的那个机构对孩子没有区分性,估计干预效果可能会很牵强,功能可能是把这些孩子从正常受教育的环境中转移出来,以免他们影响其他孩子正常受教育。 你孩子在自理方面还是比较好的,行为控制虽然弱一些,但也不会给老师带来过多的麻烦,如果能同其他同学一起读书当然好。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可以降低一些,多寻找孩子的优势能力,别总是集注孩子的短板,否则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都会很痛苦,也不会有什么奇效发生。
【请问,我应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坐下听讲呢?】+【请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和小朋友更好的交流呢?】 这两个问题对你孩子而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先搁置一下,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的,如果是发育问题,那应该属于医学问题,这个要抓紧。你提供的信息仅仅是幼儿园老师说在幼儿园的事情,而没有在家里的对应行为表现,我难以判断是孩子个体的原因还是入学环境造成的。 请补充: 1、什么时候开始入学的,这些行为在幼儿园内的时序变化。 2、孩子在家里是否能坐得住?是否活动量比较大?如果是,你自己先检索一下CCMD-3中青少年部分的多动症障碍。 3、孩子日常生活中和身边小朋友的交往表现。 先补充这些。
发表于 2014-09-09 5:34:43 韦氏量表的普及率很高,一般的社区儿保中心就有。你选择社区中心可能更合适,因为那里的人比较少,医生可能更有耐心,也许他们的测量结果和你看的医院是不同的。 这没有时间间隔的问题,当然我的假设仍然是前一个医生不太有耐心或者就医环境孩子感觉到比较紧张。 儿保中心的医生多是关注发育方面的,你顺便把孩子在幼儿园下地走动的情况给他们说一下,他们会有对应的诊断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