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描写猪八戒性格的一回

问题描述:

西游记中描写猪八戒性格的一回

读完《西游记》,猪八戒这一形象我们到底该给个什么样的定位呢?文学界对这一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着见智.正如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中给孙悟空“侠士”定位
一样,我给猪八戒下了一个“农民”的定义.虽然有些牵强,但当我们将遨游的思绪重置高老庄,并慢慢悠索到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时.猪八戒身上那浓厚的农民性格和农民特有的精神面貌,也确实没有丝毫吝啬于“当时农民”的展现给我们面前.也正如陈文新先生在《〈西游记〉与民俗文化》一书中指出“八戒皈依佛门,离开高老庄,意味着农民生活的结束和和尚生涯的开始,也就是说八戒的生活角度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在衣着上猪八戒不再是农民而是和尚,然而在意识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然是农民.”
(一)性格特征
一、九齿铁耙和生活细节
九齿铁耙是太上老君亲自锻炼,玉帝赠送给八戒的招牌兵器“随身变化,爱如其身”也正是着一铁耙从一定的角度证实了猪八戒的身份.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一书中指出“他那把九齿铁耙最足以见出他的身份”.回首〈西游记〉,猪八戒一出场悟空就说“你这耙可是与高老庄做园工筑地种菜的”(十九回).经过流沙河,猪八戒与沙僧交手时沙僧也说道“看你那把锈铁耙,只好锄田与筑菜”(二十二回).说孙悟空享福花果山,沙和尚多年沉溺在河中不知农家之事,仅为了逗乐取笑,为了显示孙悟空的高见.但到了平顶山,银角大王也嘲笑到“你会使这耙,一定是在人家园圃中筑地时,把这耙偷将来的”(三十二回).到了通天河,金鱼精还没与八戒打斗即说“你会使耙,想是雇在那里种田,把他拐将来也.”(四十九回)回想金鱼精,苛求老农的化身,每年要求农民门进食进物外,还要贡献童男童女以为食用;银角大王更是驻山多年该哄骗过,吃过多少农民.其对农民的认识决不低于种田的白骨夫人.但为什么作者要强加“种田”“筑地”“种菜”“锄田”的事给他呢?再说这些难道是地主,是知识分子“种竹种树,诛柳结庐,以偃休种”(《中国通史》丁篇`传记`张居正)干的吗?终究落在农民的头上.
在飘荡西去的路上,猪八戒有一种让我大笑不止,又嗤之以鼻行为——“闹着要散伙”.〈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孙悟空因打死了白骨夫人而被唐僧赶走之后,他就闹着要散伙.“师兄不去,就散伙吧”(三十二回).第五十七回唐僧又一次赶走了悟空,他又要散起伙来“你看着师父的尸灵,等我把马骑到那个府州到乡村店集几两银子,买口棺材,把师父埋了,我两各寻道路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三十二回).等等,散伙的归宿依旧是与高老庄做农民,与高翠兰过小夫妻生活.确实,在明朝嘉靖帝时期据《明帝传记》载“如果农民还有生存的一线希望,他们就不会离开自己那荡然不存的家园,”当然安土重迁是各个不安时代客观存在的必然,可猪八戒形式上有个美丽的老婆,有个有家产的老丈人,有个幸福的家.而要离家飘荡,并且“被做奴隶”使唤,甚至夜间睡下后还要“提尿务脚”.这给见了观音大师连前程提都不提,只求“赎罪”“赎罪”的猪八戒是怎样的光明呢?眷恋家园,渴望回到高老庄生活是他健康的心理活动,但孙悟空没有,沙僧也没有,而只是他在嚷嚷,在闹闹,这“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农民意识与农民心理.”(《〈西游记〉与民俗文化》)
二、农民似的憨厚,吃苦扎实
“披风霜,炙高日,终岁仆仆,仅免于饥┅┅逮寇宵行,未尝不侧然以悲,惕然以恐.或幸年谷顺成,黄云被扰.岁是尤腊,野老欢呼,相与为一日之泽,则又欣然以喜小,然以娱.(《张太公文集》卷九《学农园记》).猪八戒的那一行为不是为了“两杯水酒,几个馒头”呢?只要能满足他这一点,他就已经很高兴了.即使到了半夜唐僧高叫“土地┄土地”八戒也不会不掀起热被窝去倒尿壶.在此就不描述他更多风餐露宿的事迹了.当然猪八戒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是吃的苦,出的力永远不只这些.即使到了西天如来前,唐僧就说“亏行者收之,一路挑担有力涉水有功”“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更有甚至在荆棘岭开山,在稀柿滚路.都是“农民似的憨厚,吃苦扎实”(《语言学概论》).其实,他的这种吃苦扎实,又无不影射着高老庄农民生活的影子.他入赘高家后“扫地通沟,搬砖运石,筑地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无所不做,连高老丈人也赞扬道“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仗.昏去明来”这同时也是现代农民的憨厚,吃苦,昏去明来的例子吗?“头顶半月的父母亲/依旧步履艰难的赶着牛儿徘徊田头/那被晨露浸透了的斑斑华发/依然在倦累的舴艋仓中荡漾”(《游子情怀》).这些强加于他身上的事情,也不恰好验证了“猪八戒”所隐藏的身份吗?
(二)精神面貌
一、农民思维
“猪八戒在高老庄做了几年农民,他的思维,智慧,都带有深刻的农民痕迹”(《〈西游记〉与民俗文学》).《西游记》第二十九回,在捉拿黄袍怪的临行前,国王敬他一碗酒,八戒接过酒,一口喝下顺理成章,但八戒却说“师父,这酒本应该从你饮起,但君王赐酒,不敢违背,让老猪先喝下,好捉妖怪”按照乡村风俗,师父,长辈本应该做上席,敬酒也应该从长辈开始.因此,他的这一举动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乡村民俗的表现.第三十回,猪八戒战败而归,气愤的经过白龙马时,突然马说起话来,下得八戒“战战兢兢”道“兄弟,今天你怎么说起话来,你但说话必有不祥之事”看起来很滑稽,但马通人性,自古中国民间就有这一说法“乌江滚滚垒翻腾,乌骓长嘶万户侯”(《观乌江怀古》)但很少有马吐真言的事实,马一旦吐言视为不祥之照.因而我们在嘲笑八戒胆小,软弱的同时,的确想到了已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第七十八回,师徒经过比丘国时,八戒左右观之只见“鹅毛,排列五色彩缎遮幔”“呆子笑到师父,今日想是黄道良辰,宜结婚会友,都行礼哩”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子.并非好事,听了让人一鼻子的酸水.从而我们像唐僧般扳脸责备八戒胡闹,很正常.但万家灯火,张灯结彩,这不正是农村人民将各种喜事选择在一个“黄道吉日”办理的情形吗?当然城市现在是感觉不到的.“这正是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西游记〉与民俗文化》)
二、农民的经验之谈
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一直闪耀着农民的经验之谈的光芒,即使是像孙悟空这样聪明的猴子也不得不佩服他.在经过通天河时,以鹅卵石试验河的深浅如果说明不了农民的经验之谈,他毕竟是曾经的天蓬元帅,统管河界.我们一直向往天上的四季如春.那通天河结冰八戒把稻草绑在马腿上,不滑,把九环锡仗横着以至于落入凌眼“方这样才好”.又何以解释呢?唐僧满月便漂流江面,悟空也常东游西荡,甚至与龙王们称兄道弟,沙僧更是流沙河为妖多年等等,他们都是接触过,熟悉水的,但都不知这些.的确“没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是想不到这招棋的.”(《〈西游记〉与民俗文化》).当然最熟悉的莫过于推拿顺气急救的方法,在民间烈日下鞠躬着腰做事的农民“汗滴禾下土”,焦渴,干热.突然爆饮河水而出现瞬间休克或突然停止呼吸和呼吸紧促等现象日日可见.即使没有大夫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解决.孙悟空在此同样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了一遍后,便急于往水里跑,急火攻心,休克.八戒很娴熟的解决了他的问题,使他恢复了正常呼吸.“正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