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的资料

问题描述:

秦陵兵马俑的资料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件事震动了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是一位农民杨新满打井时挖出的.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武器有青铜剑,青铜矛和弩.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1974~1977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临潼县西杨村西南的3座秦俑坑中发现.三坑在秦始皇陵陵园东垣外1公里许的东门大道北侧,皆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1974年3月发现的1号坑最大,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达14260平方米.坑内作土棱与坑道栉比相间布局,东端设开阔的前厅.厅内整齐有序地埋藏着由210件武士俑组成的3列(每列70件)横队,面朝东方,象征军阵的前锋.其后的11条坑道,埋藏着由数千件武士俑和多辆驷马战车组成的40路纵队,除位于边沿、担负侧翼与后卫的武士分别面向南、北、西方外,其余38路武士及战车一律面朝东方.按已发掘部分的排列密度推算, 1号坑埋藏兵马俑总数达6000余件. 1976年发现的2号坑,位于1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平面略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已发掘资料推算,此坑埋藏兵马俑约14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兵马俑亦面朝东方,其兵种、阵容、造型及姿态等方面,均比 1号坑丰富多彩.3号坑位于1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东距2号坑约120米,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 520平方米,坑内埋藏木质战车1辆,陶马4匹,武士俑68件.武士俑作环绕周壁、面内相向排列.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兵马俑的装备情况判断, 1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 2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 3号坑是统领1、2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2010年10月,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又有重要发现,考古队宣布,发现了两处彩绘漆鼓鼓面和一件完整的弩韬织物遗迹,可谓秦俑坑中的“宝中之宝”.漆鼓和弩韬以往都曾发现过,但是彩绘鼓面和完整的弩韬织物是首次发现,所以称之为“宝中之宝”. 漆鼓是兵马俑中用于作战指挥的战鼓,据考古队介绍,这次考古采用小面积解剖的“精工细作”式的发掘,意外地找到了两处彩绘鼓面.遗憾的是,上层鼓面因为受到淤土叠压而下陷,与下层鼓面粘结在一起,无法看到漆鼓完整的样子,但这一发现第一次揭开了彩绘鼓面的庐山真面目.以前文物上的彩绘出土遇到空气就消失,无法保存,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开始前研发出了保护彩绘的技术,所以彩绘鼓和彩绘兵马俑一样得以重见天日. 弩韬是一种纺织品,是用来装弩的袋子.考古队称,这次发掘的弩韬总长150厘米,脱落在陶俑脚下,织物组织结构及表面髹漆清晰可见,甚至能分辨出织物边缘的白色缝合线迹.对于这一发现,陕西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利于保存催所的纺织品,此前发现的弩韬经历几千年岁月,变得支离破碎,像这样完整的弩韬难得一见,因此也是一个重要发现.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用的大型陶塑作品.兵马佣坑主要有三个.一号号坑在南,东西长2l6米,宽62米,面积l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佣800件,木质战车l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甬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l00辆,战马l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干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 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徏臧满之.”秦俑坑修建工程约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到前209年因陈胜、吴广起义而*停工,前后费时约10年.陶塑兵马俑当是秦始皇在世时由全国各地征调来服徭役的大批匠师与刑徒所制作. 为数众多、造型精美的陶塑兵马俑布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军容整肃、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是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主导思想的产物.从陵园总体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也是秦代禁*的真实写照,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
  秦陵铜车马虽是陪葬的冥器,但秦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制作技艺,忠实模拟秦代真实车马制造,逼真地再现了秦始皇帝御用马车的原貌.铜车马中包含的信息资料和物化证据,对中国古代车马及相关物质文化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铜车马的解读、分析和研究,不仅补充了历史文献的不足,校正了古代注家在一些问题上偏误,改变了人们对古代车的模糊认识,还让今人认识了秦代冶金制造技术的高超和手工制作技艺的精湛.铜车马发掘出土已经28年了,尽管相关研究已取得的成果颇为丰富,但与其提供的资料价值比较,研究程度距离深入和细致还差得很远.
  1961年,*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正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始皇墓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已发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50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l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佣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 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一号坑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秦始皇陵兵马俑
  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
  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 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
  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秦始皇陵兵马俑
  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夕,焦家村农民又挖出两个跪首的瓦人,象泥塑的菩萨,信佛的农民特地盖了个土地庙供奉.1974年,西杨村的社员打井时,发现一个圆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实际是个“瓦盆爷”,立在陶俑的上身,农民认为挖不出水,又是这个“瓦盆爷”作怪,又要把它吊起来.水保员赶到临潼博物馆,请他们来鉴别.他们也不懂,就把它运到博物馆暂存,还把碎片进行粘补,花了两个多月又修复了三个陶俑,但没有向上级汇报.有个新闻工作者发现这件事,写了《内参》,建议国家文物局注意这一情况,此事,得到**的重视.随后,由陕西省组织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经过几年的开拓,石破天惊!发掘出了秦始皇兵马俑,揭开了考古史上新的一页.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为步兵部队,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面积为14220米,是一位农民打井时挖出的.2二号坑呈曲尺形,面积为5000米2,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呈凹字形,面积为520米2,似为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三个坑共有7000余件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陶马和数十万件兵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
  皆仿真人、真马制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拚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这些都显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1961年,*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武器主要有青铜剑,而青铜剑本身比较短,因为如果长的话会折断,但是在兵勇坑里的青铜剑却很长,这时秦军加长的,因为现代有一句俗话:砍伤刺死,就充分的说明了刺要占上风,所以把剑加了,剑的整个厚薄是:厚、薄、加厚、薄、剑尖儿. 主要武器还有弩,秦兵在统一天下了以后,边疆的骑马战斗的民族,秦军总是失败,后来就发明了弩,弩的杀伤力很大,而且射速快,拉的不需要太大力气,而箭就不一样了,它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瞄准不准确,所以,秦军就取得了胜利,把边疆的战争平息了.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走向了新的辉煌. 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的特点.
  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武士俑身高175~196厘米,陶马高150~172厘米,长200~203厘米,型体与真人真马相等,形貌服饰皆严格地模拟现实.花样繁多的发髻、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扎腿部的裹腿、系在脚背的靴带、穿纳鞋底的针脚、马身披挂的鞍鞯等,无不一丝不苟地刻划,处处体现着陶塑匠师们创作态度的严谨、观察生活的深邃和表现技巧的卓越.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秦俑的又一艺术特点.武士俑大致可分为军吏俑、着甲步兵俑、轻装步兵俑、立式弩弓俑、蹲式弩弓俑、骑兵俑、车士驭手俑等 7类,皆分类模制成型,再经人工修饰而制成.每类之中,又有几种不同的头像模型.这种模制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既便于大批制作,又能避免多人一面之弊.作者通过对眉眼、鼻翼、胡须等细部形象的刻划,着重塑造将士们坚毅勇敢、沉着机智、威武刚健的性格;同时又通过不同的衣冠服饰,表现出不同的级别身份.在威武刚强的共性之中,还注意到不同个性的刻划,例如: 1号坑出土的一件按剑将军俑, 具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神态;2 号坑出土的一件垂手将军俑,作肃立注视状,表现了治军有方、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再如 2号坑出土的一件蹲式弩弓俑,显得格外机智勇敢;1号坑出土的不少着甲步兵俑,具有坚韧不拔的气质;一件蓄须的轻装步兵俑,显得格外风趣乐观.由于匠师们技艺高低不齐,秦俑中也存在少量表情呆滞、愁眉苦脸的形象,个别的还存在身手比例失调的情况.这种水平低劣的作品,仅是秦俑中的支流.从主流方面来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不愧为秦代雕塑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秦代以前,对先王的祭奠巳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巳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他建筑遗址.在寝殿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祖.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自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截止2006年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便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飞向世界各地,飞入寻常人的心中.
  中国国家邮政局于1983年发行志号为T.88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 是:(4-1)8分 群俑 ;(4-2)8分 陶俑;(4-3)10分 兵马俑;(4-4)70分 兵马俑坑.同日发行志号为T.88M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小型张)1枚,2元牵马俑. 1990年发行志号为T.151的《秦始皇陵铜车马》特种邮票1套2枚,分别是:(2-1)8分御官俑头像;(2-2)50分铜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