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牛顿做的事有什么品质
问题描述:
科学家牛顿做的事有什么品质
答
对社会的贡献很大
相关推荐
- 读书小语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专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读书也是如此.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书籍少的时候,我们往往从一本书中读到许多东西.如今书籍愈来愈多,而我们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却愈来愈少.我们对书中有的东西尚且挂一漏万,更无暇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了. 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我衡量一本书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自我是一个凝聚点.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而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只是养料. 有两种人不可读太多的书:天才和白痴.天才读太多的书,就会占去创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创造的活力,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白痴读书愈多愈糊涂,愈发不可救药. 倒是对于处在两极之间的普通人,知识较为有用,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可以发展实际的才能.所谓“貂不足,狗尾续”. 读书犹
- 语法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作定语的用法!1-什么情况下分词不能与定语从句互换?我查到的例子中有这样一条规则:如主句谓语是现在时,从句谓语事过去时时.例如:The foreigner who visited our class yesterday is from Canada.(≠The foreigner visited our class yesterday is from Canada.)但是之后看的很多例句把这条推翻了,所以这条规则更详细一点说,是不是区别在延续性/非延续性动词上了?2-过去分词(不及物的)作定语表示完成,那么此时和现在分词的having done有什么区别?(除了having done不能作定语),也就是说,过去分词表示的完成(have done)时态上怎么看?3很多语法书上写,特定的不及物动词可以有v-ed形式做定语,这个"特定"怎么定义?我怎么样就可以知道哪个可以哪个不可以?
- 贾岛推敲的故事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
- 有一个科学家做实验出错变成苍蝇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 周记怎么写?一星期我什么事都没有做,有教育意义的事就是写作业和上课.
-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六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1 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物体质量m=4kg,它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的斜向上方的拉力F=10N作用.4s后撤去此拉力.计算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下总的位移.(g取10m/s2)2 据报道,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后续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气流垂直的作用后,使飞机在10s内下降17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定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计算:(1)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有多大,方向怎样?(2)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乘客体重多少倍的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10m/s2)(3)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什么方向运动?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什么部位?3 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为此北京交通部门规定市区内某些区域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一辆汽车在规定的范围内行驶,突然采取车轮抱死紧急刹车,沿直线滑行了10m而停止
- 牛顿环实验一些问题1.牛顿环干涉条纹形成在哪一个面上?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牛顿环干涉条纹的中心在什么情况下事暗的?什么情况下是亮的?3.为什么说测量显微镜测量的事牛顿环的直径,而不是显微镜内被放大了的直径?若改变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否影响测量的结果.4.如何用等厚干涉原理检验光学平面的表面品质?
- 1噪音是有害的,科学家们想了许多办法加以治理,而这些办法中,最奇特的一个办法是"以声治声".用电子计算机产生与噪音振动步调相反的"抗声",让"抗声"与噪声在空气中合成,其结果减弱或抵消了噪声的强度,从而达到了治理噪声污染的目的.试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减弱噪声呢?2蜜蜂从我们身旁飞过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这声音是怎样发出的?有经验的养蜂人,能根据"嗡嗡"的声音辨别出蜜蜂是刚飞出去采蜜的还是采蜜回来的.这是为什么?
- 最后的午餐 ,阅读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2.联系全文看,喝酒常“点到为止”的柒校长为什么会喝得烂醉3.文章划线部分采用了哪一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划线句是 他第一次一边唱着国歌,一边缓缓把国旗升上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孩子们扯着嗓子跟唱,操场边围了两圈群众,也跟着打拍齐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4.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变现力,请结合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1)操场空荡荡的,教室空荡荡的,宿舍空荡荡的。(这句话连用三个”空荡荡的”,有什么表达效果)(2)柒校长(仍)心有不甘,(低声地)说:“每个村子总也还有两三个孩子在吧?”(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5.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尾写道:“于是,三个老师大声猜码,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学校的事只字不提。”其实他们的内心又怎能平静呢?试以柒校长的口吻写一段此时的内心独白(100字左右)
-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试用“终于”说一句话.你能把文中加点的“喜欢”一词换成别的词么?然后再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牛顿出生在英国乡村,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自然现象,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喜欢提出问题,而且喜欢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一天,牛顿注意到在太阳光下,自己的影子上午在西边,下午在东边.这一常见的现象,引起他研究的兴趣.经过一连几天的观察,牛顿发现太阳光投影的移动是有规律的.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制作一种计时器呢?于是,他在房屋朝南的墙壁上,和墙面垂直插了一支细棒,每半小时、一小时认真的华夏细棒的位置,再经过多次修正,最后终于制成了一个利用太阳光投影定时的“太阳钟”.他把这个钟安装在村子的中心,给乡亲们带来了方便,大家亲切的把它叫做“牛顿钟.牛顿从小就喜欢观察,喜欢研究,喜欢动手实验,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 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2,BC=AA1=1,则BD1与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
- 两只桶分别可以比喻哪两种人?(1)盛着酒的桶:_(2)空无所有的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