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语的来历,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1、乐不思蜀 2、凿壁偷光.
根据成语的来历,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1、乐不思蜀 2、凿壁偷光.
成语后面填人名
1、乐不思蜀 刘禅,三国时蜀国后主
公元22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因病去世.他16岁的儿子刘禅即位,称后主.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即位初由于丞相诸葛亮等人的辅佐,还能很好治理国家.后来辅佐他的人先后去世,自己又只知道玩乐,因此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糟糕,国势日趋衰弱.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下绵竹,大军直逼成都.刘禅投降,当了俘虏,蜀汉灭亡.魏帝曹奂命刘禅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并封他为安乐公,给予他很多赏赐.刘禅对此很满足,心安理得地在异国他乡重过享乐生活.
一天,晋王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问,特地为他表演蜀地歌舞.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触景生情,十分难过,有的还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观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全无亡国之恨.司马昭见到这种情况后,私下对一位大臣说:“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如此看来,即使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保住他的*!”
还有一次,司马昭故意问刘禅说:“你思念蜀地吗?” 刘禅回答道:“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地.”过了一会,后主起身上厕所,原在蜀汉任职的郤正跟到廊下,暗地里对刘禅说:“今后大将军再问您是否还思念蜀地,您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这样,您还有希望回到蜀地去.”不久,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还思念蜀地,刘禅照郤正教的说了,还勉强挤出了几滴眼泪.不料司马昭已知道郤正教刘禅说这话的情况,听后哈哈大笑,当场点穿,刘禅只得承认下来.
2、凿壁偷光 匡衡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