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呀?

问题描述:

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呀?

视角一:解放孩子的嘴巴 语言能力同时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孩子能不能说,实际上反映了孩子的智力。如果父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会犯许多错误。 先来听一位母亲的忠告吧。 “那天我正忙着做饭,忙得团团转,顾不上孩子,就给他一本图画书,让他自己看。孩子才三四岁,特别好奇。隔一会儿就拿着书来问我这个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你知道,我当时心情本来不大好,又手忙脚乱的,看他问起来没完忍不住来气,吼了他一句:‘哪儿来的那么多为什么!自己想!’自那以后,他再也不问我为什么了,话也说得少了,常常一个人坐着,一个人玩。我在想,是不是那天我把话说重了。现在很后悔,要是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父亲刚下班回来,满脸倦容。母亲正在厨房里烧菜,孩子在一旁跑来跑去。“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不耐烦地说:“去问你妈妈吧,我累了。”孩子走到妈妈跟前:“妈妈,你看这是为什么?”妈妈忙得不可开交,说话语气也很不耐烦,“这孩子,真烦人,快出去玩,不要在这里捣蛋。” 上面讲的故事,家长们是不是曾经遇到过呢?我想,如果父母经常这样说,孩子可能会变得比较“乖巧”,但实际上,孩子的思维也受到了限制,他将不再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同时,他也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嘴。他主张:“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我从前写过一首诗,就是讲了这个道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父母们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对于孩子的问题,不能生硬地拒绝或者呵斥孩子。比如经常有家长这样说: 1、“你怎么这么烦呀?一边呆着去!” 2、“住口!整天没完没了的,我还怎么做事呀?” 3、“别来问我,问你爸去!” 4、“你问这个做什么,它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不管孩子问什么问题,父母绝对不能说上面的话,而是要以赞赏的态度来鼓励孩子多提问,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视角二: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美国教育家塞德兹认为,父母讨厌孩子问问题,是种愚蠢的做法。这种做法也许能换来片刻的宁静,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会抹杀孩子最可贵的探索精神。 塞德兹对于儿子小塞兹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地给予回答,他不会像有些父母那样嫌麻烦,敷衍了事。尽管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会不着边际,大大超出了成年人的知识范围,但是,他也会严肃对待,从不对孩子的天真报以嘲笑和讽刺。 有一次,小塞德兹问塞德兹:“爸爸,这本书上写的这件事我不太明白。”说吧,他把一本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少儿图书递给了塞德兹。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塞德兹问儿子。 “进化论中说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人是人,猴子仍然是猴子?”小塞德兹问。 “你没有看见书是这样写的吗?猴子之中的一群进化成了人类,而另一群却没有得到进化,所以它们仍然是猴子。”塞德兹说道。 “这恐怕有问题。”小塞德兹怀疑地说道。 “什么问题?” “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们都应该进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进化。” “什么问题?” “既然是进化论,那么猴子们都应该进化,而不光是只有一群进化。” “为什么这样说?” “我觉得另一群也应该得到进化,变成一群能够上树的人。” 正当塞德兹和儿子展开讨论的时候,哈塞先生插了进来:“能够上树的人不就是猴子嘛。” “不,哈塞先生,我们是在进化论而不是在讲故事。”小塞德兹一本正经地说道,仿佛是对哈塞先生的玩笑表示不满。 哈塞先生不再说话,但他的脸上却流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神色,他认为塞德兹没有多大的耐心来回答小塞德兹这种问题。 “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猴子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得到进化……”塞德兹接着向儿子解释着。 “我不懂,这是为什么?” “这个理论的确有些复杂,但这是个事实。”塞德兹无法再解释得更深入了。 “为什么?”显然,小塞德兹仍然不放过这个问题。 “这可能和物种以及生存条件有关系。”塞德兹这样回答着。 “什么条件?那么猴子是怎样受到影响?”小塞德兹追问不休。 于是,塞德兹只好再解释着:“据我所知,一群猴子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在地面上生存,它们的攀缘能力逐渐退化,而又学会了直立行走,经过漫长的进化变成了类人猿;另一群猴子仍然生活在树上,所以没有得到进化。” “我明白了。可是为什么要进化呢?如果人能够像猴子那样灵活不是更好吗?”小塞德兹又开始了另一个问题。 “虽然在身体和四肢上猴子比人灵活,但人的大脑是最灵活的。”塞德兹向儿子解释着。 “大脑灵活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像猴子那样可以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小塞德兹接着问。 “身体灵活固然好,但只有身体上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大脑的灵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文明。” “什么文明?为什么要创造文明?”小塞德兹问道。 “因为文明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塞德兹解释着。 “可是为什么要进步呢?”小塞德兹追问。 “因为只有人类进步了才能有好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和动物区别开来。” “为什么要和动物区别开来,难道它们不好吗?” 就这样,小塞德兹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尽管他的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可笑而且毫无根据,但是,塞德兹总是尽力回答儿子的每一个问题,不让儿子失望。 在一旁的哈塞先生看到这种情形,忍不住问道:“威廉,你的问题可真多,你不觉得有些问题会难住你的父亲吗?” 塞德兹却说:“这没有什么,即便再难的问题,我也会尽力回答。如果我自己不知道的事我也会想办法弄清楚。比如查阅一些资料。” “是的,我爸爸总是这样。”小寒德兹高兴地回答。 在这里,不管孩子怎么提问,塞德兹总是耐心地回答,同时,在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孩子不仅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愿意向父亲学习,同时,还会从父亲身上领会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亲子关系自然是很和谐的。 视角三:用孩子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在幼儿园,一位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每天会出太阳呀?” 一位孩子兴奋地说:“因为太阳公公看到大家都出来玩,也想出来玩!” 老师说:“错了!” 孩子一下子就焉了。 孩子的思维总是非常活跃的,同时,他们总是喜欢用想像来思考答案。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因此,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来回答他的问题,这样,亲子之间的关系就马上会改善,孩子会非常乐意与你交流。 曾经有一位家长这样回答儿子的问题: “妈妈,鱼为什么要长鱼鳞呀?”才3岁的儿子看见妈妈处理鱼鳞,好奇地问。 “就像你要穿衣服一样,鱼也要穿衣服距!鱼鳞就是鱼的衣服。” “鱼在水里很冷,所要穿衣服吗?” “河里有许多石头,如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