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讲解
解决问题应如何给孩子讲解
这位家长,你好。下面我就给你系统讲一下这个问题: 1.正面引导法。 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吗?”“为什么呢?”“其他小朋友有不同意见吗?”“大家同意谁的观点呢?”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阅读的重要,引导他们正确地阅读和梳理数学信息,形成数学阅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错题分析法。 在每一天每一次的解决问题中,总会有学生犯错,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会反思:“我为什么错了?”“我该怎样才能做到下次不犯错?” 错题的分析可以针对个别性的错误,也可以针对普遍性的错误;可以是零星的单独的一道题,也可以是经过老师整理后的一个类型的题目。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由于不正确的阅读导致的解题错误,从而形成“我要正确阅读”的内部动机。 3.言语激励法。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的限制,很难自主、细致地进行数学阅读,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等到错了,在老师的要求下再来更改,这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反感或畏惧心理。身为低年级学生的老师,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奖赏和一些信任、鼓励的话来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实现不断地强化。如:“你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吗?”“原来是没看见从左往右这个要求啊(原来是没数清画面上的小动物呀),下回可要仔细了哦。”“瞧,找出原因,不是马上就能解决了吗?” 4.个别交流法。 几年的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我在讲台前费劲口舌地讲了半天,以为学生都懂了(有一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在那蠢蠢欲动,不得安静),可是练习一反馈,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明白。有些学生当天是明白了,可是过几天稍稍改变一下又犹豫不定了。我真是深受打击,大感白辛苦一场,同时,也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低年级小学生,更适合个别交流。只有个别交流,才能真正找出每个学生的症结,提高思想认识。 需要提出的是:这个认识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力实现的,贵在坚持,让学生一点一点加深认识,直到形成自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