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女儿3岁大运动过多会对肌肉有损伤吗

问题描述:

王老师,先祝您新学期生活工作愉快!
我女儿3岁1个月,97厘米,身高体重均正常范围,精力很旺盛,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蹦,比如小区滑梯处,那个铁楼梯共有5级,她可以从第5级蹦下来,蹦出去的直线距离大概1.2米,高度超过80厘米,这个高度我自己蹦都是很困难的。差不多大的小孩一般都是从第3级或者第4级蹦的。我担心这么蹦会不会对脚关节造成损伤?
问过女儿她脚是否疼,她说不疼,女儿脚很厚,足弓明显,目前2只脚都起了厚死皮。对了,这种高度蹦下去的时候,落地的刹那,她会用手撑地。是不是手撑地会减少冲力?

这两周忙的焦头烂额的,很抱歉没有及时回复。 2013-09-05 09:06:00 1、她怎么没问我,为什么老师不给我糖吃? 是她潜意识在抗拒幼儿园吗? 综合她的表现,她没有问你这个话,绝对不是什么潜意识里抗拒幼儿园。哈哈,我感觉你好像看了很多咨询心理方面的东西,好多专业词语用的还很多的。但我提示你,咨询心理主要是一种异域价值的灌输,虽然他们强调技术,但这些玩意可靠性很低很低。 孩子是否和父母说幼儿园的情况,主要是受亲子交流模式的影响,轻松和悦的氛围更容易让孩子随机表达。这种随机主要是靠某种情境线索来启动,父母通常使用的核实性语句对他们回忆而言仍然是有难度的。 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最主要的资源是孩子的老师,这个需要你去经营,比较靠谱。其次是注意观察孩子的肤表的改变,主要是预防孩子受伤害。第三是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包括心境变化,行为变化等。第四是隐性的反应,主要通过做噩梦、偶尔说起谁坏了等。 2、还有就是,女儿平时很跳脱,非常喜欢动,自主性也强,但她很敏感。目前看来这个幼儿园的风格比较严肃,强调统一活动,您从这个游戏应该也能看出来。我自己感觉,刚入园的小孩需要这么快就强调一致性吗?我很想和老师沟通下,可是班主任属于强势型,昨天也说过我女儿比较犟,我担心沟通不当反而导致不良影响。 我相信你是受过系统教育的人,但这并不是说,你对教育的理解就是正确的。不要说你,就是专门搞教育研究的人,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也是很怪异的,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一线的教师。试图通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来控制和改变教育执行方式的人是很可怕的,不但害自己,也会害了别人的孩子。不要说你,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的话也没有人当真的,否则我们这个世界早就毁灭了。 任何教育理论都只能是对当时特殊现象的解释,时间、地点、人物改变了,那一切都不可复制;任何教育理念知识一种个人价值的宗教化,且理念是超前的,和理念相对的是技术,谈理念的人绝对不会谈技术,如果技术和理念结合一起,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对没有一个教育实验或者模式是长寿或者成功的。 这一切,说明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科学。科学的特征你可以检索一下,除教育技术层面之外,没有一个要素和操作是符合科学的要求的。 本身都不科学的东西,你的主张和教育诉求那也一定不是科学的,那就没有必要去正确或者去控制教育。 学校是班级集体教学,这个背景下,一定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和要求是统一的,这样才公平公正且有效率。任何变式,绝对不是兼顾公平公正,也是直接否定了教育是社会事业(为不确定的对象提供社会最基本的支持服务)属性。 教育的实质是教化,转化为西方的词语就是社会化。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让孩子随大流,学习到大部分孩子应该懂的规则和行为表达方式。如果这个也排斥,那就等于自绝于社会,后果很严重——虽然黎叔没有生气。 3、入园的这几天,我走后,女儿每天都哭几次。老师说,女儿有时玩着玩着想妈妈了,就哭。还有一次是拿别人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没拿到,就哭了。老师仍然说她在集体活动时,容易跑开,但比前几天好很多。我看到好几张活动的照片,把女儿都放在最前面靠近老师的地方。我有个疑惑,幼儿园小朋友偶尔脱离集体,自己在教室活动,是不是非要拉回来参与呢 孩子的这个反应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老师的处置是对的,哈哈这就是技术活儿。 至于你说的孩子偶尔脱离集体,自己活动,那老师一定要拉回来,否则老师会承担不可预测的社会罚则的。如果老师对你孩子的这个行为都漠视,那唯一的解释是你孩子有比较特殊的发育障碍,她们无论怎么干预都回天无力。即便这样,她们也不会让孩子离开教室或者离开视野的,她们不去管是怕影响其他孩子的正常学习。 你还是和老师了解一下孩子脱离教学的相关情况,这个是不常见的,如果现在仍然频繁发生,那应该考虑孩子是否在某个方面和同龄孩子有实质性的不同,及时就医。 ------------- 话外话:没有在孩子面前负面评价和挑剔学校、老师,这会导致孩子直接对抗学校的。不满意这个学校,那就选择一个你满意的学校,但前提仍然是要确定这个世界上真正存在你所想象的那个学校。

不用删除,可能是我的话说的重了,如果你感觉我不能这样讲话,那我向你道歉。 孩子入学到现在,应该在很多方面适应了,尤其是课堂的学习行为方面。我们交流这么久,我自己感觉我们四个方面总是走不到一起去。一个是孩子,她在入学准备方面存在不足,包括知识和规则,我不清楚这是孩子的个人特点还是教养环境导致的,我只能先假设是后者,逐一排除呗;一个是学校教师,他们仅仅是比较着急而已;第三是你自己,孩子可以适应学校的要求,你的敏感可能导致孩子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把你的担心转化为对学校的不适应;第四是我自己了,我的基本初衷是让你自己也接受这个学校、配合老师,把当前的生活重心放在学校初期的在校学习和活动上。 我们改变不了孩子的个体特性,能改变的只有环境和自己。相信学校的老师也是很配合的,这个前提仍然是你在情感上与他们的契合。

发表于 2013-09-08 12:13:14 我真的怀疑是你自己的状态不好,你检索一下抑郁,看自己的符合水平。如果是,那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或者求助医生。 孩子触及危险的,你还这样处理,的确是很强大的妈妈。如果你丈夫知道你这样做,他肯定每天心神不宁的。孩子也够强大的,能坚持到现在。 你后面的一些怀疑真的很类似咨询类心理讲的一些东西,都是制造混乱,盼天下不乱的内容。如果你真的接触了这些,建议放弃,早日和同龄孩子的父母混在一起,免得害了自己。

哈哈,我不是医生,不能治病救人;是老师,可能会絮叨=诲人不倦。 是够“对立-违抗”(这个词不合适于她,你轻微理解这个意义就可以^_^),才上两天,表现出一些小的不如意都不算是什么问题,也不用担心,坚持2周再看她是否适应。然后我们再一起分析问题所在并制定支持策略。 1、今天一点没有提幼儿园,我有个疑问,是幼儿园哭完了,不良情绪就完全发泄掉了吗? 首先,你不要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他们现在还没有能力比较保真地回答你的问题。更不要问一些你担心的或者她表现不好的,这等于一种负面强化。有明显的让你担心的线索,要及时联系老师;生活核实一定要再现具体情境。 其次,一般说辞是不良情绪发泄完了,就不再表达。事实上正好相反:随意表达和发泄只会导致负面情绪更多,更随意表达。所以,要告诉孩子怎样正确表达,而不要指望或者鼓励孩子发泄什么情绪。类似的主张和说法是错误的。 2、发现有2个孩子各种不如意,找家长的茬,我女儿没有这种状况,是因为这几个孩子压抑了,回来发泄吗? 压抑和发泄源于同一类说法,都不可信。 孩子在家发作,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在家也容易做负面表达;孩子抗拒幼儿园(不愿意上学)。前者没有什么,毕竟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养要求不同,后者要思考并向老师征询孩子的在园情况,分析孩子可能存在哪些不能,然后帮助孩子破解遇到的技术问题。 你孩子有个好的适应条件,就是小区内有同学。从现在开始,大家就经常在一起玩,她会很快适应的。

哈哈,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资格回答。以下的仅供参考了。 她能蹦下来,并且有足够的经验,那应该没有问题,不会造成运动伤。但一定提示孩子,观察好,确保地面平滑+没有其他人阻碍的时候才可以蹦。没有意识准备的踏空是最容易脚部相关拉伤的。 手撑地,当然可以缓冲了,最好让孩子带个护具。 浮砂硬地不适合做相关的系列活动。

回复2013-09-06 07:47:44 1、上学后的这几天……对她的包容性及回馈比以前好 你还真的很会自我分析呀,不错呀。 孩子在家里变乖了,确实是和学校教育有关。但从你的字里行间看,你还挺享受原来的状态,对学校的这个教育效果很难接受呀。 孩子变得和社会上大部分孩子一样,这是好事,不是什么受挫。你想想,如果你不遵守社会规则,在高速公路上闲逛、对上司指手画脚、嘴里满是转帖500次以上的不和谐声音、下雨不知道打伞、穿着太空服去蒸桑拿、拿手机当砖头盖狗窝……你会受挫了?不会的,但别人会受挫,感觉你是伤不起的ET。 你以前不及时应和孩子,那是你的选择,可能别人会认为你是不一般的妈妈——少有这样做的,除非她不是你亲生的。 2、对别人的反对意见……她都没有回嘴 哈哈,我都辨别不出你所说的孩子变化是高兴还是担忧了。你最好和身边的人征求一下他们的看法,否则我都三观扭曲了。 3、仍然黏我……小孩手里夺回来。 孩子依赖妈妈没有什么错,这没有什么问题。孩子现在能脱离你自己去选择应对方式,也挺好的。关于抢玩具,你还是用老师的价值去要求她,这是做父母的责任。如果父母教的和期望的都是社会上反对的,那你等于在害孩子。 4、吃饭胃口很差……女儿都瘦了一大圈 你还是了解一下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多训练孩子,让她尽快符合学校的要求。如果你向老师核实了孩子的饭量和进食种类,感觉她热量值不足,那在家喂一点也可以,这不是问题。 5、仍然不主动提幼儿园的事情…… 我上个帖子中已经说过了,不要老问孩子在园的细节,他们很难回忆出来的。 可能是幼儿园的照片是她没有意识到被拍照,想不起当时的情境。 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境,你可以让孩子参与给照片起名字,或者按她的意思来加工照片。这样,她的参与性会好一些,但这时仍然不要问她当时如何如何。 6、关于怕老师 对权威的遵从和敬畏是正常的,如果不这样,那一定是孩子出现了问题——你不能接受的问题。 你以前的相关教育可能在熟悉的人面前是行得通的,但如果离开这个环境和对象,你的做法一定是害孩子的。 7、不想离开妈妈 这个是她的真是感受,大部分孩子都这样。不信,你问一下其他的父母,多是这样的。 不用担心,任何人都必须要跨过这个坎儿的。 把精力放在让孩子的行为尽量和学校的要求相符上,这才是有效地支持孩子。 8、打蔫了 这个可能和你的心理暗示有关——对孩子和对自己。 对孩子,表露出你的担忧和对幼儿园的不满,孩子要拿出行动来印证,以求获得你的支持+支援。 对你自己,你试图通过这个来体现你的存在价值,并在孩子的身上来寻找线索,论证自己的意义。 你的这个做法是否改变,那是你个人的选择。 放松,一切肯定比你预料的要好多了。 我个人感觉,你要多和老师、同学妈妈接触,先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在园环境。等孩子完全适应后,你就要像其他妈妈一样,把精力放在知识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