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书非借不能读也”
问题描述:
怎样理解“书非借不能读也”
答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静心阅读.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更会认真尽心的阅读,如果用买的,就不会很紧迫地读,效果自然不如前者.
相关推荐
- 药一天吃三次到底按怎样的时间吃?为什么有的医生说是三按一日三餐吃药?药一天吃三次到底按怎样的时间吃?如果药要一天吃三次,到底是按早(8:00) 中(12:00)晚(20:00)三次,(这样是按每天12小时吃)还是按每间隔8小时吃一次(这样就按每天的24小时吃)?不少口服药物的说明书在用法一栏通常会注明“一天三次,每次X片”.我们去药房或药店取药时,药师也会告诉吃法是“一天三次,每次X片”.一般人认为,一天三次是指一天三餐,饭前或饭后口服.其实这是错误的.在三餐的前后服药会使药物在白天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甚至会造成药物中毒;而在晚上,一夜不服药,血药浓度必然下降,影响治疗效果.“一天三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同理,“一天二次”指的是每隔12小时服药一次,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一次(“早”指的究竟是几点?“晚”指的究竟是几点?因此,理解成“早晚各一次”误差较大)
- 书非借不能读也?非独书为然,天物皆然 是什么意思?
- 英语翻译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希望有朋友能再发一次原文,因为我不知道其中一句的标点符号,还望译文能精辟点,再分析一下从哪及格方面可以看出管、华两人品格的高低和优劣?本文意在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重谢~
- 七年级下册《文科爱好者》2课的课外阅读文言文答案.一、翻译1.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2.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二.选文说“借无不读”,正如有人所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 如何理解“传一乡秀才观之”这句话?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英语翻译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著《五代十国纪年》以拟《十六国春秋》,又采太古以来至周威烈王时事,《史记》、《左氏传》所不载者,为《通鉴外纪》.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 非雪天不能读书的答案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天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天雨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读书.我可以火炉里煨上几个红薯,让书香伴着薯香.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拨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再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的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平生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得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
- 非雪天不能读书回答问题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天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天雨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读书.我可以火炉里煨上几个红薯,让书香伴着薯香.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拨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再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的重读一遍.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平生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得最多,也记忆最深.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
- 打给母亲的电话---王皓1.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第一通电话打给妈妈”会挥发作用呢?2.作者问到“死”是什么意思时,母亲为何将目光投向远方停留了很久?3.作者引用霍桑的话,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6.按下“0”键后“听筒里一片静默”,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7.长大的路上,作者付出了许多代价,她为什么还希望自己能换到母亲的打?8.谈谈你对第三部分中“你也笑了,那笑容是我见过的最晴朗的天空”一句的理解。9.犹太有句谚语“上帝不能无处不在,因此他创造了母亲”,请对你的母亲说说心里话。李陵答苏武书---节选处《古文观止》1.从李陵的信中可以体现出苏武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从李陵的信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一个人的战争1.作者所说的“一个人的战争”是怎样的“战争”?2.作者对自己到山顶后看到的平房、老槐树进行了描写,有何作用?3.独自驻守雷达哨的士兵特意保留了一身军装来人时穿,除了表示郑重,你认为还能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4.“但他仍是笔直的站着,两手五指并拢,中指紧贴裤缝--是完全符合条令条
-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伤仲永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伤仲永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 )( )2.解释加点的词(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3)借旁近与之(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稍稍宾客其父( ) (6)余闻之也久( )(7)从先人在家( ) (8)受之天也( )(9)卒之为众人( )( ) (10)今夫不受之天( )(11)泯然众人矣()(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7.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8.根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2)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书非借不能读也的也怎么解释
- 解方程 y=3x 7x-2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