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的含义

问题描述:

溶解性的含义
物质的溶剂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

物质的溶剂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定义: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我们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为水,比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具有同样的意思.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STP)
溶解性的相关知识与应用
①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溶解是物理变化.
③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固体) 难溶(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20℃) 10g
④利用溶解性可有以下应用:
a、判断气体收集方法 可溶(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取气法 如:CO2而H2,O2溶解性不好,可用排水取气法.
b、判断混合物分离方法 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明显不同时,可用过滤法分离.如:KNO3(易溶)与CaCO3(难溶)可用过滤法分离;而C与MnO2二者均不溶NaClKNO3均易溶,都不能用过滤法分离.溶解度算法: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通常为水) 单位:g/100g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