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功来自勤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问题描述:

以“成功来自勤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多事实都说明了这一点.
  居里夫人在法国念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室度过.图书室10点关门,回到自己的小屋后,她在煤油灯下继续读书,常常到夜里一两点钟.不仅居里夫人如此,许多成功者的事实都可以证明,勤奋可以创造成功,有天资的人要有作为是离不开勤奋的.
  梅兰芳年轻时拜师学戏,但师傅说他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为了使自己补足天资的缺陷,他反而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双眼紧跟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双眼紧跟遨游的金鱼……后来,他的双眼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没有天资,但勤奋补足了他缺陷的天资.因为勤,他成功了.大概“江郎才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江淹年轻时很会作诗,但由于不注意勤奋学习,老时的诗文反而不不如以前了.
  正因为有勤奋的学习,才使没有天资的人,照样可以有作为;但若有天资,但不注意后天的培养,不勤奋学习,不会有什么作为.
  华罗庚有句名言:“勤能捕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那些自认为没有天赋的朋友不要悲观,要相信,只要付出勤奋的劳动,就一定成果;而那些很聪明的朋友们,也不要在夸耀声中骄傲,要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耕耘,是不会在丰收的季节获得硕果的.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正是勤奋.成功来自勤奋,勤奋成就未来.纵观古今,几乎没有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要勤奋,“勤能补拙”就是真实的写照.流传至今的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等典故,难道它们不是激励我们后人勤勉的好例子吗?《史记》为我国传承着宝贵的历史记忆,而他的作者司马迁则更为人们所敬佩.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决心写一部中国的史书.为此,他四处考察,访问,搜集各种传说.然而,就在他开始写《史记》时,因故被投进大牢,遭受了残酷的宫刑.面对厄运,他又鼓起了勇气,进行创作.出狱后,他继续著书,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字里行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司马光整整用了18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真实的历史画卷,也浸含着司马迁锲而不舍,奋而不息的伟大精神.
  其实,不只古人是我们的榜样,还有更多现当代杰出人物,也都是靠勤奋获得成功的,他们更能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效仿的楷模.
  著名的中国画画家齐白石先生,他是农家子弟,木匠出身的画家.他27岁开始画画,一生坚持生活的艺术.齐白石先生非常勤奋,天天坚持作画.在他85岁时,曾题画写道:“昨日大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叫一日,闲过也!”90岁以后,白石老人每天至少画五张画,多时达八九张,除了生病,从未间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罗庚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他在念完初中时失学了.家中贫穷,没有办法供他上学.然而,在华罗庚的心中依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学.一年到头,几乎每一天都要花出十几个小时,来钻研数学.虽然到后来,他患上了伤寒病,但他并没有为此而停止对数学的研究.他躺在床上,写出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在不懈的勤奋努力下,他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正如他自己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他的成功靠的就是勤奋和刻苦
  一句话,成功来自勤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像他们一样勤奋学习.我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成就自己的未来,才能为人民,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600字上面这篇一千多字了,稍微删减一下就行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