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流线型为什么能降低摩擦力?这样推力不就减小了啊?
汽车流线型为什么能降低摩擦力?这样推力不就减小了啊?
轿车做成流线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形状使汽车快速行驶时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大还是减小?与飞机机翼产生举力的目的一样吗?跑车“尾翼”的作用是什么呢?
有一位老师在讲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曾把轿车的流线型作为实例讲解,当时这位老师认为:轿车做成流线型(上凸下平),与飞机机翼的作用一样,可以利用快速运动时气流对其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差,减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摩擦,利于加速,利于节能.
本人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探讨.首先应该明确:汽车能够保持匀速或加速前进,靠的就是地面对轮胎向前的摩擦力,如果将摩擦力减小反而不利于汽车向前运动.汽车的这种形状不仅会减小对地面的压力而减小摩擦,不利于提速,而且还会造成漂浮感,使操纵失灵,难以控制等不利影响.既然不利,为什么还要做成这样的形状呢?
其实好多生活实例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它.
与“子弹头”列车同理,流线型可以有效地减小空气阻力,便于提速,从而节能.正是这个目的,人们把轿车做成了流线型.可以试想,如果把轿车都做成大客车式的方块形,虽然没有了减小地面摩擦的不利影响,可是会大大增加空气阻力,弊大于利了.那么流线型在减小空气阻力的同时造成了减小摩擦的不利影响又该如何解决呢?对于普通轿车,车速不太快,这一影响并不大,于是可忽略.而对于车速很快的跑车,人们就不得不考虑这一问题了:尾部装有和机翼相反的尾翼,所产生的“反升力”可把车尾紧贴在路面,这样就可以增加后轮的抓地力,减少尾飘、尾翘、尾甩等趋势了.
可能有的人在看到上面内容时又会提出:为什么大客车不也做成流线型来减小空气阻力呢?我们还是得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大客车的方块型虽然不利于减小空气阻力,但我们从实用的角度来想,在保证车内有足够空间的情况下,方块形可以大大节省整个大客车占据的空间,同时还可以使其构造简单,耗材降低,大客车做成方块形则利大于弊.
所以我们从生活现象中挖掘物理知识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从单一现象就得出所谓的物理规律,在引导学生列举实例时也应如此.“从生活走向物理”,要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