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我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陈林静老师讲座的题目是《人生需境界
快乐很简单》,先讲到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分析出人之“知”“行”“得”时的心境.听到这里让我内心有了一丝触动,是啊!人生、人生,人之一生,追求什么样的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是仅仅达到有所“知”,还是力以“行”,或进一步追求到心有“得”,所获得的快乐与喜悦绝对是不可能相提并论的!接着讲到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人生三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由年少时的冲动到中年时的稳重再到老年时的淡定与自若,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年龄层次划分,而是一种人生感悟境界的区别!包括后面的尼采人生三境界“骆驼狮子婴儿”都是如此.用陈老师的话说就是:用思想引领行为,
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当然我们得到的也更多,这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简单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饕餮大餐!
让我的内心由触动达到震撼的地方是陈林静老师讲的教师的四重境界——第一重庸碌境界;第二重良心境界;第三重专家境界;第四重殉道境界.从第一重境界到第四重境界的字体越来越大,摆放位置越来越高,听了陈老师的细细讲解,让我觉得这不仅是形式上大小、高低之分,而是真正的境界层次的根本之别,是一种“质”的根本性区分.人活在世上都要生存、都要吃饭,当然也都要忙碌,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有所得必须先有所付出;但是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否则就是庸碌.当教师只是为了拿工资薪水养家糊口,过一天算一天,没有激情与钻研,没有思考与探索,就是庸碌.自我反省,值得庆辛,还好我不属于这一层次.庆辛之余,再一思索,原来我只属于第二层次良心境界:拿工资要对得起良心,既然家长将自己的心头肉孩子送到我的手上,那我就要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将孩子教育好,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于是当有的孩子学业困难跟不上时,会心急如焚的找业余时间、副课时间补习,当有的孩子因生病缺失了重要的新课时,会心如火燎的跑到孩子的家里面补课,而不管他们的家到底有多远.至今湖熟镇的各个角落我几乎都跑遍了,最远的包括了丹桂的杜桂、圩东,新墩的贾墅、三里王等村,要么是下班后跑,要么是双休日跑,支持我跑的动力就是“良心”二字.本来还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够不错了、差不多了,却不知还仅仅是第二重境界,离第三重境界“专家境界”还差得十万八千里,和第四重境界更是天与地的距离.
听完陈林静老师的讲座后,我一直在思考“”或者说“我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工作十年来,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也认识的很清楚了,教堂教学效果还是能够说得上扎实有效的,教材钻研还是能够说比较深入的,题目的编制还是算比较有一些心得的,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气氛沉重、语言不够精炼,唯一比较欣慰的就是对学困生的转化了,我有“啃劲”,而且我愿意“啃”,还能想法设法的“啃”!但是仅仅这样,就能达到第三重境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