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与西域多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问题描述: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与西域多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唐朝时期,天山南北各地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民族间的交往融合程度空前加强,北疆地区传统的游牧地区开始出现农业,在*的绿洲农耕、城郭地区以及天山北部的吐鲁番、吉木萨尔等地,由于*实施大规模的屯田、移民之举措,官方水利管理机构“陶拓所”的出现和生产工具的配套使用,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随着经济的进展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手工业方面,有铁、铜、钢、金、银等金属的开采冶炼和加工,银钱铜币的铸制,高昌的棉织品——白叠、毛布,龟兹毛织品都畅销区内外.造纸业、皮革加工、金银玉雕制品都有一定进步.
唐代西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拓展,尤其是天山北部草原路的畅通使西域与毗邻地区的商贸交往活动更加便捷.唐朝极力维护交通和商道之安全,在沿途设置了大量驿站、驿馆等设施,过往行人和客商经过水陆检查站时要有官府颁发的“过所”(护照或通行证)方能通行,这些设施和规定既便利了军政官员和军队的往来交通,也给过往商旅和物资流通带来极大方便.
唐代诗人张籍“无数铃声遥过渍,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句就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内地同西域各地频繁密切的贸易交往,诗中的“安西”指的就是唐朝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商品交换同样推动了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当时在天山南北各地流通的货币除唐朝钱币外,还有当地人们铸制的龟兹钱、突骑施小铜钱以及波斯钱币等西亚国家的金、银币.
唐代西域文化艺术取得了超过前代的巨大成就,多种语言、文字流行反映了西域在当时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显要作用.西域乐舞甚至对长安的时尚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十部乐中,西域乐就有三部(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白明达、裴神符、尉迟青等西域演奏家的高超演技使中原地区为之震动,柘(音这zhe)枝舞、胡旋舞、胡腾舞、拨头舞风靡朝野.西域画家尉迟乙僧及父尉迟质那的凹凸绘画技巧影响了中原地区画风的改变.来自印度的佛教及其文化经过西域当地佛僧的消化、融通,形成独特的本地风格,并且东传中原,给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僧玄奘途经西域到印度取经,留下不朽名作《大唐西域记》.
西域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以及风俗习惯的东传极大地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内涵.而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文坛中出现的以边疆戎马生涯和颂咏西域大漠奇异风情为内容的“边塞诗”则构成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同样,儒家文化以及内地本土的道教典籍也传人西域.史料记载显示:当时西域汉人的经学研习已纳入科举进士的轨道,像高昌等汉人聚居区都设有专门的学校.在吐鲁番出土了《毛诗》、《论语郑氏注》、《孝经》等儒家经典的抄本以及道教符录、经卷遗物,其中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中的《论语郑氏注》是一位年仅12岁的义学(公办学校)学生卜天寿
抄写的,时间在唐朝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据说唐本《论语郑氏注》在文物方面也有很高价值.上述汉籍经典在高昌地区的流行对当地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简单一点的,行不行?“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冶金、凿井等手工业技术陆续西传,西域的葡萄、苜蓿等经济作物落户中原,西汉王朝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把古老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我国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