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著作
历史上著名教育学家及其主要著作
国内的:【孔子】(前551-前497)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他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反对把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主张在博学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思并用.他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结合起来,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仁,即"爱人",孔子编著了《春秋》、《诗经》、《尚书》等著作,并整理了后世著名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授学生的教材.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其弟子所编的《论语》里.参见第三、四卷中的"孔子".
【孟子】(前372-前28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家.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
基于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反对兼并战争,提出"仁政"主张.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他以为学习要遵循正确的途径,不断地进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诣,使自己默识心通,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
孟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今存《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对他言行的记载,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为宋明以来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荀况】(前313-前238)
中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
荀况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无贵贱、智愚与贫富之分,使人们产生区别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环境对人也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荀况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此外,他还提出了"强学力行"、"学思兼顾"、"专一有恒"、"积渐全尽"等教学方法.荀况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作用很大,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特别重视教师的尊严.
《荀子》一书是经过后人整理而成,共有32篇,是研究荀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参见第三、四卷中的"荀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中国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认为教育对社 会的作用在于防止恶性、培养善性,对个人的作用则在于行善.董仲舒曾提出三个重要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专一虚静、强勉努力和博学多闻,认为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
著作仅存《春秋繁露》17卷82篇.
【文翁】西汉人,姓文,名党,字翁仲.
西汉时期教育学家.
景帝时任蜀郡太守,在此期间,倡导教化,教民读书,学法令,选拔郡县小吏10余人到京都研习儒经,在成都城中设立学校,选官吏子弟入学.重视对学生进行从政能力的培养.景帝嘉奖文翁兴学,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设立学校之始,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
【王充】(27-约97)
中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承认把礼、乐、射、御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提出学习必须靠耳、目感觉器官获得,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主要著作:《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
【颜之推】(531-约595)
中国南北朝时期思想家、教育学家.
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观点,强调中人教育.要求子弟学习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成为勤勉、博学、多能、务实、学以致用的人才.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并主张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提出学习时要虚心,师友之间共同研究切磋,对士大夫进行"实学"教育,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颜之推的著作今存《颜氏家训》20篇,《还冤志》3卷.
【周敦颐】(1017-1073)
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
【二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
北宋两位著名理学家、教育学家.
哲学上,把"道"看做第一性,把"气"看做第二性的思想为南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政治上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革新主张,主张治理国家以德治为主,与法治兼顾.二程将学做圣人当做教育的目的,要求养心寡欲,加强自我修养,以理性感受来认识掌握知识,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注重读书方法.
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后世学者将其论述统收在《二程全书》.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认为理是超然于物、无处不在的、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书院,订《白鹿洞书院学规》,修复岳麓书院,从政之余,执教达50年.提出"明人伦"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视儿童教育、大学教育,还提出了适时地启发、教人有序等教学方法和原则.他的学生将其读书方法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朱熹编著的《蒙童须知》、《小学》、《近思录》等在宋末成为封建学校的教科书.奠定理学基础的著作有《西铭解义》、《论语集注》等.
【陆九渊】(1139-1193)
南宋思想家、教育学家.
肯定"理"是永恒不变的封建道德,主张唯心主义.提出"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还提出"切己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以道德教育和修养为唯一的教育内容,坚持了儒家教育的传统精神.主张教学中要依照自立自得、注重心教、优游读书、致疑切思的原则.
著有《象山全集》.
【柳宗元】(773-819)
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学家.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对当时腐败的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认为君子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河东先生集》.
【韩愈】(768-827)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又称昌黎先生.
韩愈曾任地方官,支持提倡地方教育.他把学校教育作为统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主张把教育与刑法并列起来.教育的内容是《诗》、《书》、《易》、《春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主张;另外也十分重视先秦儒学一贯主张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韩愈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反对"耻学于师".韩愈还十分注意人才问题.在韩愈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及《潮州请置乡校牒》等文章中,此外还有其弟子李汉编的《昌黎先生集》等.
【胡瑗】(993-1059)
北宋学者、教育学家.
他的学术地位、教育成绩在宋代颇为著名,曾创造了闻名后世的"苏湖教法".胡瑗倡导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正学",根据"明体达用"形成他的教育思想;胡瑗主张走出书斋、因材施教,此外他还很重视文娱体育.胡瑗的教育思想对王安石、颜元等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著作《论语说》、《洪范口义》(二卷)、《春秋口义》(十二卷)、《景佑乐府奏议》等书.
【王安石】(1021-1086)
中国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王安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可以成为天下国家之用"的治国人才.强调封建伦理道德的修养,重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才干.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对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方面亲自制订了有关措施,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上是有很大影响的.王安石在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改革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贡献卓著.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教》、 《伤仲永》、《慈溪县学记》等文章里.
【王守仁】(1472-1528)
明代中叶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教育学家.
在哲学思想上的主要内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承袭了孟子和陆九渊的学说并加以发展.提出教育的作用是恢复良知,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是学和行相结合、自求自得、独立思考.重视儿童教育,强调根据儿童接受能力发展儿童的个性.
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
【李贽】(1527-1602)
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
反对举功业、求名利的学习目的,提倡"关心天下百姓痛痒"、"治天下"的学习目的,既注重为学,也重视为人.以"童心"说揭露理学教育对人民的毒害,提倡"因材而笃"的教育观点.
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等.
【黄宗羲】(1610-1695)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人称梨洲先生.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等有独到见解.哲学上认为品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是公共之物.反对科举制度,认为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是各级*的监督机构,依据*政治制度的理想,提出由大学、小学和书院构成的学校体系,教学内容注重实用,主张开设五经、兵法、历算、医射等科.
著有《明儒学案》等.
【王夫之】(1619-1692)
明清之际哲学家、教育学家.人称船山先生.
政治上主张忠君尊君;哲学上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精神依存于物质的世界的观点.以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社会进化论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学说为基础提出其教育思想,发展古代的"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提出了"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提倡依照儿童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
著有《船山遗书》等.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20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革命服务的主张.1945年加入中国*同盟,任*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