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伤仲永时的背景
问题描述:
写伤仲永时的背景
答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篇著名散文,文中讲了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由于后天的“不使学”致其才能衰退殆尽的可悲故事,告诉我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课题中的“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本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作者23岁时写的一篇短文.
据《宋史》载,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即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可见,在小时候他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
他以后在《本朝百年大事札子》中说:"以诗赋记诵以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可见他强调学习,要求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在上神宗皇帝的万言书中说人才是"陶冶而成"的,需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且专门写《材论》,阐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可见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这与本文重视教育作用的思想是一致的.
背景材料: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的散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年).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的人才观.这个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至今仍有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