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主旨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主旨
一、 历代名家读解《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上开拓了一片奇异的天地,更重要的是其中那些寄情深微,意蕴幽隐,隐晦难懂的内容引起学者们近千年的纷解,直到今天还没达成共识.最早对李商隐无题诗做较全面分析的是明初吴中四子之一的杨基,他说 “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浓丽,然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1]. 杨基虽只对其形式和内容做了简要阐释,这一说法对后代影响较大,因为他是目前所知第一个对义山无题诗做出阐释和评价的.清代对“无题”诗的阐释一直是个热点:以《西昆发微》的作者吴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寓意令狐淘说,冯浩认为除《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闻道阊门萼绿华”定为艳情,其它《无题》之作与吴乔观点基本一致.与吴乔、冯浩托令狐说不同的朱鹤龄虽同意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并引李商隐“楚雨含情皆有托”之句为证.但他坚持无题的意旨为“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纪昀对李商隐无题的看法比较辨证,他说:“《无题》诸诗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是也;有戏为艳体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如‘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如‘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语合为一者,如此‘幽人不倦赏’是也;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如《碧城》、《锦瑟》亦无题之类,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2].通过分析前面几位具有代表性大家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说,我们可以确定李商隐无题诗中确有寄托,并且以寄托为主.冯浩对此说得非常明白:“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3]. 但前人对《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解读还是以“赋本事”为主,解其为咏爱情相思之作.笔者通过查阅考证大量资料后发现本诗确有寄托,将其解为自伤仕途说.
二、仕途曲折,无缘“东风”
本诗首联第一句是诗人回忆自己踏入秘书省这条道路的崎岖.诗人青年时受恩于牛党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淘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为书纪,并娶王女为妻,从此卷入牛、李党斗争之中,从这时起诗人便成了牛李两党斗争中的牺牲品,背上了“放利偷合”,“鬼薄无行”“忘恩负义”的恶名.遭到牛党人的排斥,一生困顿失意.“诗人中进士时尚未‘释褐’,按唐朝的举士制度,进士及第后必须经过吏部试叫‘关试’.通过吏部的关试后,才能授官,这叫 ‘释褐’. 通过吏部试后,还必须由吏部拴拟官职,上报中书省复审,然后才算正式合格,可以出仕”[6].这次诗人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不中选,就有牛党从中作祟.诗人《在与陶进士书》说:“前年乃为吏部上之中书……中书长者曰:‘此人不堪’抹去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道当时吏部的考试李商隐已经通过,只是在报请中书省复审的时候被刷了下来.在通常情况下吏部录取后,铨叙拟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中书省也很少干涉阻扰,可是义山被破例驳了下来.信中提到的中书长者不知何人,但可肯定的是牛党人士,诗人成为牛李两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直到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才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按唐制秘书省隶属中书之下,有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阶.秘书省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史,皆率其属而修其职”[4].虽校书郎官阶较低但是体尊,冯浩说:“职官以清要为美,校书郎为文士起家之良选.诸校书皆美职,而秘书省为最”.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唐代有许多宰相大臣都由校书郎出身,如元稹、白居易、令狐淘等.面对付出巨大努力获得的这个理想中的职位,诗人万万没想到因被不自觉的卷入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而受到排挤打击.故在《流莺》中发出“良辰未必有佳期”之叹.身虽处在这个美职上,但屡次受到同事和牛党人的排挤.“曾若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偌大一个长安城却没有供我这只“流莺”栖息的“花枝”.果然不出所料,诗人在秘书省任职仅仅几个月就被“长名放”(京官外调).当诗人得知自己被调为弘农尉这个俗官时,心中的失落与痛楚难免犹然而生.在即将与自己千辛万苦谋得理想职位告别时当然会发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叹.这句话中包含了诗人求取仕途过程的艰辛,也囊括了被外调时依依不舍和无奈.接下一句“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东风借指春风.笔者在查阅唐诗时发现“东风”在唐代又借指诗人在仕途中所干谒的对象、援引者,后来泛指自己的后台*.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大量出现,如“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李白《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告知从弟要懂得寻找“东风”荐引自己,这样在仕途上的发展才会更顺利.“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李商隐《柳 》),暗指当年诗人追随令狐楚春风得意时的境况和后来被抵为忘恩负义的断肠之痛.“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白居易 《江南春》 ),这里的白居易也深知“东风”的威力,能让初出茅庐者瞬间身价倍增.“东风无力”这里隐指诗人的后台*已没有能力保举自己,此时诗人的岳父王茂元所在的李党在党派斗争中正处于劣势,诗人希望岳父帮助的幻想破灭,只得飘零异地.
三、 “春蚕到死丝方尽”,雄心壮志永不死
诗人尽管仕途曲折,还是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心态.诗人从春蚕吐丝、蜡烛成灰中感悟到物尚且有如此执着的信念,人何以堪.因此,对于这次外调,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从此厌恶官场,企图退隐,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图有所为,有朝一日重返京城.诗人被调到弘农尉后体恤人民的疾苦,赢得百姓的口碑.正因为这样与自己的上司孙简因“以活狱不合人意”闹翻,丢了弘农尉,后来前宰相姚崇的曾孙姚合代孙简,这才使李商隐恢复了官职.李尽管非常高兴,但也有愁苦.在一次宴会上他碰到以前的同事,这些人都平步青云,自己却被降为一个小小的县尉,心中不无牢骚.他在《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中说:“鹏鱼何事遇屯同,云水身升沉一会中”,诗中以鹏喻崔,以鱼况己,一升一沉,遭际不同,无限愁怅.我们从诗人在官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行动中可看出诗人确实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而志向亦非常高远的才子.他不甘长期沦际下僚,所以在开成五年诗人当得知自己的岳父内调入京.他也由弘农尉告假返回东都洛阳携家眷到关中长安居住,从这一举动我们可得知诗人的宏图志向岂是一个九品的县尉,他这次移居长安是希望岳父在仕途上帮自己一把.诗人于会昌二年参加了吏部的考试,并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但时运不济,长期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却在这一年去世了,按唐制:“父没,为母服丧,齐衰三年”,他也必须去官.三年后当他踏上复官的道路时,朝廷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会昌六年(公元846年) 三月,武宗卒.宣宗即位,大家信用牛党人士.四月,李德裕为同平章事,九月,李德裕被贬为东都留守,解平章事.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二月,李德裕贬为少保分司,郑亚为桂管防御使.六月,牛僧孺提为少师分司.八月,李回升为同平章事、西川节度使.十二月,李德裕贬潮州司马”[7]. 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被牛党诋毁的李商隐只得放弃京职,随李党人郑亚远赴桂海,任掌书记之职,结束“十年京师寒且饿”的生活,开始他的从幕生涯,从桂管郑亚幕到徐州卢宏正幕,再到梓州仲鄞幕,直到中年病逝郑州,再没能再在仕途上有大的作为.尽管如此,他在从幕生涯中也创作了一些积极进取的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题汉祖庙》),从仕之心却一直没有减退,并没像古人在仕途上不得志而退隐.他不光坚守着儒家的“达者兼济天下”,就是在穷的时候也不忘为社会和人民贡献一些自己的价值,颇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圣人精神.
四、意象奇特,“蓬山”借指秘书省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既要在艰曲的仕途中始终坚持进取,又想在黑暗的官场中实现理想,选取朦胧意象是其诗歌隐晦表达主旨的必然.因此,解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关键在于理解“蓬山”这一意象.据笔者统计,诗人在所创诗歌中(现存下来的五百九十多首)一共四次用到了“蓬山”,他们分别是《海上谣》(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无题四首》(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两次、《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一次.蓬山即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梁代的沉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望玄洲而骏驱,指蓬山而永骛” .后代的人大多只知此意,却不知蓬山在唐代还借指秘书省.
秘书省.(隶中书之下.汉代藏书之所,有延阁、广内、石渠之藏.又御史中丞,在殿内,掌兰台秘书图籍.后汉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寺,掌禁中图书秘文,后并入中书.至晋惠帝,别置秘书寺,掌中外二阁图书.梁武改寺为省.龙朔改为兰台,光宅改为麟台,神龙复为秘书省)
秘书监一员,(从三品.监之名,后汉桓帝置,魏、晋不改.后周谓之外史下大夫.隋复为秘书监,从第三品.炀帝改为秘书令,武德复为监.龙朔改为兰台太史,天授改为麟台监,神龙复为秘书监也)少监二员,(从四品上.少监,隋炀帝置.龙朔改为兰台侍郎,天授为麟台少监,神龙复为秘书少监.比置一员,太极初增置一员也)丞一员.(从五品上.魏武帝置,丞二人.隋置一人,正第五品也)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有二局:一曰著作,二曰太史,皆率其属而修其职.少监为之贰,丞掌判省事.
秘书郎四员.(从六品上)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主事一人,(从九品上)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典书八人,楷书手八十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秘书郎掌甲乙丙丁四部之图籍,谓之四库.经库类十,史库类十三,子库类十四,集库类三(事在《经籍志》)[4].
王勃《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谥”,就点明“蓬山”是一机构,其职责是收集书画卷,撰写文书;又如 “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5]. 这里的蓬山和芸阁都是指的秘书省,比喻秘书省人才济济.与诗人同时代的元稹在《酬卢秘书》曰:“新识蓬山杰,深交翰苑材”,从题目酬卢秘书中可得知蓬山为秘书省别称.这个别称直到宋代还在沿用,“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陆游《嘉杨延秀秘监再入馆》),“一编在手君无怪,曾典蓬山四库书”.(陆游 《挟书一卷至湖上戏作》).以上这些资料可以证明“蓬山”在唐代确有指秘书省的含意.那么李商隐在本诗中是否取的是这个意义呢?我们来看李商隐的自述:“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徘徊圣境,顾慕佳辰,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诗人在诗歌中点明其创作观为借物以托志.所以该诗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中的“蓬山”是借指秘书省.如果我们的论证不错的话即可推知诗人创作此诗的背景,由“蓬山此去无多路”可确定为本诗大约创作于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因为此时李商隐通过吏部关试,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但不久就因党派斗争被排挤出秘书省.“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水经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这里李商隐把青鸟当作自己了解朝廷情况的信使.由“青鸟殷情为探看”可进一步推知是在诗人还没有被确定外调何地之前在京逗留期间所作.这两句话中诗人含蓄点明此次被排挤出秘书省不知自己的仕途在何方.总之,在这样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不再可能在秘书省当差了.“青鸟”呀!你就辛苦一些多到朝庭为我打听这次我将被外调到何地.将这句诗的“诗眼”点破,整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旨就浮出水面.因此,该诗创作于诗人被排挤出秘书省时,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前程的担忧.
五、 “晓镜但愁云鬓改”,时不待我触伤怀
诗人在颔联抒发了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后,紧接着一种“美人迟暮”之感不由而生, “青楼有美人,颜色如玫瑰.歌声入青云,所痛无良媒. 少年苦不久,顾慕良难哉.徒令真珠肶,裛入珊瑚腮”(《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于是在颈联就出现了“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当诗人早起照镜时,发现以前的青丝已参杂斑斑白发,年华如流水一样逝去,时不待我.就连我们伟大的圣人孔子曾站在黄河边也发出了:“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之感叹.诗人担忧这次京官外调,何时才有机会复起,面对如此曲折的仕途,自然在夜晚吟诗会感受月光格外的寒冷.后来事实证明,这次诗人外调结束了他的京官生涯,即使三年后的短暂辉煌也是昙花一现,就因母亲的去世而终止了自己的美梦.
综上所述,这首无题诗应该是诗人在释褐秘书郎仅短短几个月后就被排挤出来时所做,它是一首回忆自己仕途崎岖经历的诗歌,诗人以爱情为题材隐晦表达在仕途上的不得志,所以认为该诗的主旨是自伤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