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中的)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问题描述:
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中的)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答
材,通“才”,才能,才干.
相关推荐
- 伤仲永一文采用了叙议结合、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伤仲永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伤仲永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 )( )2.解释加点的词(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3)借旁近与之(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稍稍宾客其父( ) (6)余闻之也久( )(7)从先人在家( ) (8)受之天也( )(9)卒之为众人( )( ) (10)今夫不受之天( )(11)泯然众人矣()(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7.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8.根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2)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方仲永的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仲永的结局是令人心痛的,可为什么作者只一句“泯然众人矣”就完了,却将他五岁时的事情讲得那么详细?4.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5.说说作者的“伤”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仲永的结局是令人心痛的,可为什么作者只一句“泯然众人矣”就完了,却将他五岁时的事情讲得那么详细?4.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5.说说作者的“伤”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帮下
- 急!急!急!文言文选择题 初中语文《伤仲永》求解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求解析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或以钱币乞之 ‘以B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于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受之天也 ‘其D传一乡秀才观之 或以钱币乞之 ‘之
- 高中语文 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的一些题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并解释 1.燕王拜送于庭 2.日以尽矣二.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敢 人不敢与忤视 敢以烦执事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三.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终已不顾 3.左右乃曰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四.解释下列固定结构 1.将奈何 “奈何” 2.荆轲有所待 “所待” 3.然则将军之仇 “然则”五.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实词,虚词 1.则虽欲长侍足下 虽 足下 2.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 深 4.今有一言 言 5.将军岂有意乎 岂 6.乃欲以生劫之 以生 7.乃为装遣荆轲 为 8.愿举国之内臣,比诸侯之列 举 比 9.前为谢曰 谢 10.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 把 11.诸郎中持兵 诸 1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英语翻译全文是这样的:伤仲永 shāngzhòngyǒng(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只要帮我翻译最后一段就行,每个字都要翻译出来,没有意思的字词要注明、稍微比较难理解的字另外写出来注明.
- 大家看一下这两个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分别是什么?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于: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B.为:且为常人 愿为市鞍马C.其:并自为其名 稍稍宾客其父D.自:还自扬州 自以为大有所益2.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A.邑人奇之(奇) B.或以钱币乞之(乞)C.伤仲永(伤) D.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第2题有的人说考察是翻译,有的说考察的是实词,如果按大纲标准,这两个题分别考察的文言文中的什么知识点?
- 《伤仲永》重点字词解释:之、于````````````````````````````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于”、“之”:1.贤于材人远矣2.受于人者不至3.卒之为众人(是否不译?那是语气词吗?)
- 英语翻译例句 通假字(读音) 本字 出处 1 项为之强 “强”(jiāng) “僵” 《童趣》 2 不亦说乎 “说”(yuè) “悦” 《〈论语〉十则》 3 诲女知之乎 “女”(rǔ) “汝” 《〈论语〉十则》 4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智” 《〈论语〉十则》 5 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现” 《西江月》 6 一切乌有 “乌”(wū) “无” 《山市》 7 裁如星点 “裁”(cái) “才” 《山市》 8 尊君在不 “不”(fǒu) “否” 《陈太丘与友期》 9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攀” 《伤仲永》 10 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才” 《伤仲永》 11 对镜帖花环 “帖”(tiē) “贴” 《木兰诗》 1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耶” 《孙权劝学》 13 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智” 《两小儿辩日》 14 满坐寂然 “坐”(zuò) “座” 《口技》 15 止有剩骨 “止”(zhǐ) “只” 《狼》
- 一个西瓜、,小明吃了5分之一,爸爸吃了5分之三,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妈妈回来又吃了5分之一,这个西瓜还有剩余吗
- 让人看了有所感悟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