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是否还需要记笔记?

问题描述:

语文课上是否还需要记笔记?

要么频繁地操作多媒体演示课件、要么组织热闹的学生讨论、或者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但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动笔简直是鲜见了.学生似乎少有低头看书、记笔记的,而教师也少有提笔写板书的.那么,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是否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演示呢?是否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我想回答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课堂的教与学,教师除了讲解分析之外、除了利用媒体优化教学、扩大教学容量之外,恐怕还是需要通过板书对课堂生成的即时问题进行分析演示,恐怕还是需要通过规范的板书为学生梳理知识的框架;而与此同时,学生除了认真听讲、参与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外,记笔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记笔记,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复习提供依据,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这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在此,我想仅就学生记笔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笔记是语文学习重要而有效的环节 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动静结合、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的综合过程,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其中“写”不但是指写作,应该还包括课堂上的笔记和练习.在我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对于写作和练习的关注是不容置疑的,绝大多数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写作训练,改写、仿写、续写等都是教师训练学生写作的常见方法,而练习更不必说,三五分钟的默写、巩固课堂知识的小测验、课后的预复习作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对于课堂笔记,师生似乎都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教师现在普遍地使用信息技术,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包括作品背景、重点难点、课外拓展等,其容量大大超过传统的板书,且教师操作演示文稿的速度大大快于学生的记录速度,因此学生很难进行相应的笔记;二是由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较为多样,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个性表演、片断写作……学生忙于参与各种活动,而无暇静心动笔记录课堂所得所思.那么课堂笔记在二期课改背景下到底还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呢?答案毋庸置疑,课堂笔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笔记是课堂学习的一份重要资料.一节课学了什么、学的程度如何、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困惑等等,都可以在笔记中有直观反映,而这些详尽的记录可以成为后续复习巩固的重要依据. 2.笔记的过程可以体现课堂教与学的整体思维过程.教师围绕文本进行了哪些重点提问、提炼了哪几个重点要点;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补充.完整的笔记可以反映师生的交流互动和思维碰撞,记笔记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有益处.因此记课堂笔记可以促进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笔记可以使知识系统化.语文课堂上所用的教材文本往往有一定的篇幅,而主题组元又是二期课改新教材的编写方法,也就是说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不够明确,取法明晰的线索.因此课堂上教师的重点讲述内容以及框架板书等,就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理清思路. 4.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现在大多数同学读书都不愿动笔,只是用眼看,一目十行,口诵心不惟.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其实一个人天资再高,要长久记住自己读过的书刊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常常记笔记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书写能力,促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笔记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 那么,课堂笔记应该记些什么呢?我觉得可以侧重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重点记录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二是补充记录相关的拓展资料和信息;三是有选择地记录精彩的分析和评价;四是即兴记录自己学习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1.记录新知识和重难点.学习一篇新课文,其中涉及到的新知识需要进行较为详细的记录,使得在知识掌握的最初便对此形成正确而完整的认识,避免产生只学皮毛不知内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学习误区;而记录重点难点,则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化繁为简、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本.所谓新知和难点要点包括能够引领我们掌握知识结构的纲要、能够帮助我们扫除障碍的疑难、能够反映老师思路的板书、能够了解解题方法的典型练习等.记录好新知识和重点难点,能够更为有效地梳理知识框架,理清行文内容线索,把握文本的关键,从而为复习巩固知识提供必要的依据. 2.记录相关拓展资料和信息.教材文本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必需的例子,毫无疑问语文教材很重要,但是光有语文教材是不够的.对一个作品的认识离不开“知人论世”,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只是对孤立的某一篇作品进行分析,那么势必有局限性和单一性.要真正解读一篇作品,恐怕一定要了解作家、了解时代、了解相应的其他作品,因而语文上必要的拓展资料和信息同样需要记录并熟悉. 3.记录精彩的分析和评价.课堂需要预设,但绝不能局限于预设.因为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在师生交流互动中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思想火花,课堂的生成能够体现出教与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记录课堂即时生成的精彩分析和评价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从语文基本能力的角度看,将教师或学生的精彩发言记录下来,无疑对学生积累词汇、丰富知识贮备也有不可忽视的帮助.同时,这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语言来自于自己身边的老师和伙伴们,它会引起学生更多的思索和认同感. 4.记录自己学习阅读过程中的感悟.绝大多数的学生课堂笔记只记老师说的内容,个别学生能够关注到同伴的分析和解读,但几乎没有同学会在笔记上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恐怕这就是定位缺失造成的误区,虽然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安排了许多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但是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还是没有本质的变化,他们还是把自己看作是课堂学习的接受者,就算在问题讨论中自己发了言并得到了认可,可能在笔记上记下的还是老师所说的规范答案,而非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笔记到头来和教学参考又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因此笔记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应该有对于文本解读的关键内容,但更应该有学生个体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这样的笔记可能意义更大. 三、记录课堂笔记的方法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该如何记笔记呢?有的学生听课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要记什么;但也有学生只顾低头记笔记,不但耽误了听课,还可能把握不住重要内容,以致得不偿失.记笔记,我觉得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都是不错的方法.要记好笔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会圈点.记笔记要掌握一定的记录符号,当然读书动笔不是单纯地运用符号作评点、批注,而是读书在先,只有将所读的文章读懂读透才是关键,但是掌握一定的记录符号也有利于提高记笔记的效率.例如,对文本中优美的描写可以要求学生用“______”、“_________”、“☆”、“○”和“△”等常见符号进行标示,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区分,已达到醒目易记的效果.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符号或不同颜色的标记在书本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进行圈划,造成强烈的视觉印象,留下深刻的记忆. 2. 把握提纲.教材中的文本总是有一定的篇幅,但是再长的文本也总有其精髓所在,记笔记就要学会先把书读薄.无论多厚的书,就算有万千头绪,都可以删繁就简,就像鲁迅,通过狂人的嘴,把整本中国历史只读出两个字:“吃人”.能够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本的基本轮廓和框架是一种睿智.把书读薄,就是在判断、在寻找文本中的关键所在;把书读薄,也是舍弃的过程,舍弃掉洋洋数万言的铺垫,直奔主题,把握住文章最精到的提要.教师的板书往往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而自己的概括和梳理也同样重要. 3. 勤写批语.在阅读中,可以在文本的空白处随意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或者记录下老师和同伴的精彩发言,这样以后阅读中便会引起注意,激发起课堂教与学的回忆,对课堂教学中留下的精彩片刻进行回顾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使阅读成为再三咀嚼品味的过程,这是一种灵活而简便的笔记方法.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类读书笔记. 4. 随时摘录.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文本学习过程中的精彩片断需要积累、作家作品的简介和特色需要积累、深入理解文本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链接需要积累……在笔记中分门别类地对相关内容进行摘录,不但能够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夯实自身的语文素养.所摘录的资料既是文本理解的依据,也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说提纲挈领是为了将文本读薄,那么摘录补充就是为了再次将文本读厚.这其实是阅读和记笔记的两种境界了. 很多同学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即使记要么照老师的黑板一字不漏照搬,还不停要求老师放慢速度,否则就记不下来;要么十分简单,根本起不到课堂笔记的作用.实际上,课堂笔记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记笔记不但为学生的语言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