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荐苟变)的文言文的翻译
问题描述:
(子思荐苟变)的文言文的翻译
答
原文: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
相关推荐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1.解释文中的词(1)说:(2)使①:(3)使② (4)然:2.翻译下列句子(1)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译文:(2)使者不说.译文:(3)何以有君?译文:(4)岁亦无恙耶?译文:(5)苟无岁,何以有民?译文:3.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什么的思想?
- 蝜蝂 (文言文)蝜蝂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1.解释下列词语善() 辄() 虽() 卒()或() 苟() 故() 已()2.解释下列句中“负”的含义善负小虫也()昂其首负之()为去其负 ()3.翻译句子,并指出其句式上的特点蝜蝂者,善负小虫也.翻译:句式特点: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囫囵吞枣-文言文的一些问题(O_O)?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1.这首文言文的意思2.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枣益脾而损伤 的‘‘益’’的意思【 】我食枣则吞而不嚼 的‘‘食’’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这句话.4.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5.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囫囵吞枣’’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快( ⊙ o ⊙
- 英语翻译高手翻译下文言文啊,解释要准确,希望一排原文一排译文这样格式回答.比如.1.子欲子之王之善与你想要你的君王学好吗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良乃入,具告沛公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4,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此为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5.,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今吕氏王,大臣扶贫7,寡君不忍,使群臣请於大国,无令与师淹於军地8,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於夷者也9,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10.,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11,我胜若,若不吾胜12,启予足!启予手!13,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14,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来而未闻天籁夫15,若入,前妻寿16,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17,百姓皆闻其贤,未知其死也18,率时农夫,播厥百榖19,厥土良沃,毂麦一岁再熟20.,狼曰 “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21,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画夜”2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3.,大任有身,生此文王24 微斯人,吾谁与归25 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
- 文言文阅读,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於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1.请你选出带【】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逃走)B.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擅长)C.宋子传【客】之(客人)D.未【尝】不称善(曾经)2.对“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那个雇工是一个懂得音律的人,私下里说别人的坏话.B.那个雇工了解别人的特长,私下里谈论
- 文言文《淳于髡荐才》谁有它的全文翻译?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相当于什么成语?
- 文言文练习一)、将下列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1、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2、君王心胸气魄宏大才能国富民强.3、治国治学都要有兼容并包的气度.4、聪明的人灵活开朗,仁厚的人沉稳恬静.5、时光易逝,君子要珍惜时间,不断修炼自己,自强不息.6、人应该像有源之水,不断进取,循序渐进,否则名声超过实际,就引以为耻了.7、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基础扎实,循序渐进,才能逐步通达.8、水是最高境界的善,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9、江海善于处在河流之下,谦下不争,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10、 水性有柔弱和威猛两重性,柔能克刚,也可以成为为政的主张.11、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用兵布阵也可以抓住规律避开坚实之处攻击软弱之处,能灵活机动地实行战略,称得上用兵如神.二)、 按要求完成句子变式.1、改成介宾后置句式.以子之道,移于官理,可乎?以何番吾生而安吾性耶?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宫中尚促织之戏,岁于民间征.(再加省略介词)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促织)进.(再加省略介词)里胥猾黠,假此于丁口
- 英语翻译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也可以说一下怎么判断宾语前置的文言文句子
- 英语翻译不需要像语文考试的文言文翻译得那么准,只需翻译到大致意思.材料1: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 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粱惠王》 材料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天论》引自《荀子》 (1)试分别概括提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2)材料2“故人之命在天”与荀子“人能胜天”思想存在矛盾,但荀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说?(3)两则材料反映出两位
- 一文言文,初中语文课本中拓展的,是《镜花缘》中的一段,求翻译!林之洋、唐敖几个人在淑士国一家酒楼喝酒,酒保错把一壶醋给了他们,林之洋喝了一口,忙喊:“酒保,错了,把醋拿来了.”这时旁坐的一个老儒连连摆手,示意他不要喊,接着说道:“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弟既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谓误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我纵辨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惟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
- ·有没有《子思荐苟变》的原文及翻译啊
- 六年级《寒假乐园》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