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描述:

陶渊明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陶渊明不仅在哲学思想、人生观上是任自然的,在实际生活中更是处处流露出不随世、不顺俗而顺乎自然天性的性格特征.
  陶渊明的一生先后共有五次出仕:第一次起为州祭酒.第二次入桓玄军幕.第三次为镇军参军.第四次为建威参军.第五次任彭泽县令.出仕与归隐是中国古代士人所要面对的重要人生抉择,因为这一抉择直接关涉到士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从热衷于仕宦的士人来看,他们的心灵深处未尝没有奉身而退、拂袖绝尘的心理潜流;而那些身在林泉的人,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未尝没有建功立业、力登要路的豪情壮志.“仕与隐像八卦中的阴阳鱼一样构成了中国古代士人、诗人心理的两大情结.盘踞在士人心灵深处的两大情结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时而相安无事,时而激烈交锋.”(孙明君《陶渊明:幻灭的田园梦》)正是由于渊明的率真,这种动态平衡、这种激烈交锋在他身上表现得更为透彻,也更为淋漓尽致.他的可爱与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对出仕原因的直言不讳:“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萧统《陶渊明传》).“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归去来辞序》).但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言:“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显然是不够的.”确实,对于归隐还是出仕,渊明是经过反复抉择的,其中的经历也颇为曲折复杂.“研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可以体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何从某种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以其自力更生,终于挣扎解脱出来,而做到了转悲苦为欣愉,化矛盾为圆融的,一段可贵的经理.”(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