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分类分类包括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关于爱情)、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分类只局限八年级语文上册分类要详细
给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分类
分类包括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关于爱情)、山水风光、名胜古迹
分类只局限八年级语文上册
分类要详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涯《春游曲》
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秋,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0
推荐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
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冬天——琥珀珠海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
冬夜——岁华皆采获,冬晚共严枯。
冬风——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
冬思——岁寒,然后知柏之后凋。
冬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末狼。
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冬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阅读课文《三峡》片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四季的特点。答: 2.文中运用比喻来表现三峡水的特点的是哪个句子? 答: 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答: (二)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片段。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用“||”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层意。答: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3.找出文中描写早晚变化之美的句子。答: 4.找出能点明本文中心的一个字。 答:(三)阅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片段,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怀民亦未寝(3)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 2.“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请写出类似的诗句。答: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答: 4.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等句中,可以揣测作者当时足怎样的心情和胸怀? 答:(四)阅读课文《观潮》片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际天而来 (2)吞天沃日 (3)海涌银为郭 (4)天下之伟观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译文: 3.选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答: 4.选文中引用杨诚斋的诗句,作用是什么? 答:(五)阅读课文《湖心亭看雪》片段。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挐一小船 (2)上下一白 (3)是金陵人,客此 (4)惟长堤一痕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3.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答:4.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否矛盾? 答: (一)1.夏:水涨流急,交通阻断;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照应前文,渲染巫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氛围,突出秋峡凄凉哀婉的特点。(二)1.……古来共谈。||……沉鳞竞跃。||……奇者。第一层:总领下文。第二层:具体叙写山川之美。第三层:感慨总结上文。 2.(1)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象了。(2)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山川之美”的“美”字。(三)1.略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等 3.空明澄澈,月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美丽的日色一洗遭贬的忧伤,从郁闷中解脱出来,沉静中有喜色。可见作者心情旷达,襟怀宽广。(四)1.①接天;②用水淋洗太阳;③外城;④壮丽的景象。 2.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3.作者正面描写潮水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4.恰到好处地补证了文章的描述,不仅加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还能给读者留下美好的退想余地。(五)1.(1)撑,划;(2)全白;(3)在此地客居;(4)一道痕迹。 2.(1)在湖中想不到还会碰上(您)这样(有高雅情致)的人呢!(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4.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在,反映出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离情别绪:早寒江上有怀 送友人 黄鹤楼 渡荆门送别
春夏秋冬:长歌行汉乐府 秋词
风花雪月:浣溪沙 归园田居
山水风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野望
名胜古迹 :鲁山山行 望岳 登岳阳楼
爱国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春望 使至塞上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