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读活 阅读答案将书读活 □ 吴泰昌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老的这几句话,道出了读书活动的这个特点.读书,就是人要将死书读活,读者与活书做朋友,交流对话,从中了解作者所描写、记载的事件和意义,体验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使自己增长智慧、知识,增添快乐和力量,收“开卷有益”之效. 许多前辈早悟到了读书的这种奥秘,一再以各种表述提醒读者.茅盾说:“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而高尔基则说得更具体、形象:“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阅读是极具个性的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作者和读者均是独特的“这一个”,作者通过书面发出交流信号,读者接收了信号后,经过思考、领悟,其所得可能
将书读活 阅读答案
将书读活
□ 吴泰昌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老的这几句话,道出了读书活动的这个特点.读书,就是人要将死书读活,读者与活书做朋友,交流对话,从中了解作者所描写、记载的事件和意义,体验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使自己增长智慧、知识,增添快乐和力量,收“开卷有益”之效.
许多前辈早悟到了读书的这种奥秘,一再以各种表述提醒读者.茅盾说:“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想才行.”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而高尔基则说得更具体、形象:“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阅读是极具个性的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作者和读者均是独特的“这一个”,作者通过书面发出交流信号,读者接收了信号后,经过思考、领悟,其所得可能吻合或基本吻合作者原意,也可能不吻合或基本不吻合作者的原意,有所增补,甚或读者会有超出作者所预想的发现和联想.读者寻找作者的空间*度是很大的.有修养、有经验的读书人,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比一般读者会有更多的收获.文学作品许多人爱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比之学术等著作留给读者阅读的想象、联想、创造的空间更大.“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界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这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著名作家杨绛如是谈论自己的读书.
生命有限,知识无涯.目前图书出版事业空前发达,中外古今旧书新著浩繁,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交际活动俱增,即便是一个迷恋读书的人,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也很有限,面对这种状况,读书人要学会更用心地去挑选对自己身心有益、适用的好书来读.世界各国都有悠久的读书传统,前人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先贤哲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种种读书方法,推荐列举过数不胜数的好书篇目.凡此,对我们今天的读书人都有宝贵的借鉴意义.达·芬奇说:“在经验的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老师的导师.”好书,经几代检验、岁月淘汰后的数量还是繁多,一个人一辈子是读不完的.著名学者季羡林说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而像他这样的饱学之士也坦承,在他家藏的大量图书中“我只看过极少极少的一部分.”读书,读者与书的作者在相互*地寻求和选择.在“读书乐”,是长久流传的一句佳话.“乐”从何来?读书本是花时间、伤脑子的苦事,而从书中获取的多方面充实感,则是苦事成乐事的根由.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只有会读书的人,将书读活的人,才能尽情享受这无穷无尽的读书之乐.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一)第8题“作者认为将死书读活的关键是什么?”参考答案是将原原本本的第3自然段全部文字复制下来:在阅读心理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向交织运行,是将死书读活的关键所在.只有用思想、情感去感知、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