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在显微镜下呈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为什么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呢?是不是脂质-空隙-脂质呢?

问题描述:

细胞膜在显微镜下呈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为什么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呢?是不是脂质-空隙-脂质呢?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暗—亮—暗结构,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提出结论:蛋白质分子平铺在脂质分子两侧。
要分清脂质-空隙-脂质这个的分辨率,即使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也很难达到的,更不要说60年代的普通电镜了。
PS 磷脂双分子层之间,非极性疏水尾部的距离是恒定的,厚度为3.5nm
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小分辨率可达0.5埃 即5nm(60年代的普通电镜估计能有几百纳米)
最先进的扫描隧道电子 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当时没这个技术……

这是一个过时的结论。是由罗伯特森发现的细胞膜在显微镜下呈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由于脂质在细胞膜结构中是呈现液态的,蛋白质是折叠紧密的固态生物大分子,两者在透光度上有差异。固其大胆猜测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组成,并且蛋白质覆盖在脂质表面。不过现在是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是镶嵌在磷脂分子层中的。

原因有二:1,电镜观察的亮带是3.5nm,刚好符合磷脂双分子层亲水头部之间的距离,即2条疏水尾部距离之和.2,暗带是因为电子穿透的较少,明带是因为电子穿透的较多.蛋白质由于对电子的阻挡作用很大,透过样品的电子较少,所...

暗的是蛋白质,亮的是脂质,因为蛋白质或在脂质表面或伸入脂质内,所以脂质两边看起来有蛋白质在覆盖,至于为什么是暗亮,这与蛋白质和脂质的性质有关,蛋白质密实,看起来暗,脂质叫通透看起来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