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王老师,我是那个孩子4岁发脾气的那个,你说给你反馈,我不知道怎么弄,又开了一个提提前给您拜个年,

问题描述:

过年好,王老师!先祝您阖家幸福、快乐!您有空就先看看,过年后再麻烦您帮帮忙。也不知道怎么输入,把上次的内容删了,就是宝宝4岁发脾气扔东西的那个。谢谢王老师,我的脾气不好,属于一不顺心就发火的,他爸的很好,但是我没他这么严重,他现在是你说他什么,基本上是十次有八次给你否定,就是不不不,其实我觉得他就是为了不而不。他很敏感的,因为他说话不利索,有时候表达不清楚,有一次在楼下玩,几个小孩一起传球,他也想玩就说我们一起玩吧,结果有个小女孩说我们都不跟他玩让我把他弄走,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小女孩奶奶也在那什么也没说,结果他自己就站到另一个比较瘦弱的女孩那边还把她挤了出去,他知道那个说不和他玩的女生大,他打不过,所以就冲着这个小的去了,我能感觉的出来。这就是欺软怕硬,可是你打错对象了,哎!!其实他很喜欢小朋友,在幼儿园我看视频有时候别的小朋友拥他,他都不太还手。怎么说呢,这个孩子我们小时候养育的不好,他1、2岁时我总是考这个考那个没太管他,他爸爸也只知道游戏,后来因为他一直说话不好我们才着急了,怀疑是不是自闭症,3岁时还带他去看过儿童医院心理科,测试结果是适应性110,好像是超了标准,语言和沟通两项在轻度发育迟缓边缘,就是还不到轻度,其他都在正常范围,智力应该没问题,他学东西很快,老师说他在幼儿园学东西比别的小朋友都快。现在我是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了,以前他的情绪更不好,其实这已经算是进步了,以前是你说句重话他就给你哭半个小时。其实我看到他有时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比如周末中午哄他睡觉,他总是不睡,老是去弄那个相框因为我不让他动,他就一边动一边笑着看我,我就忍忍忍,我知道他在故意,我就和他说我要生气了,有一次忍不住爆发就冲他使劲吼了,就把他拽了出去,真的有时候很难忍住,特别是他故意的时候,我就好像突然脑袋轰一下突然控制不住了。我害怕有他有什么阴影,因为我真的发火的时候,他一开始是不说话,就是脸红眼里含着泪,一开始还勉强笑,但是一会就哭着说我不和你玩了,我不爱你什么的。 还有比如骑自行车,我说自行车还没打气,不能骑,先骑三轮车,他不听,我就大声了点,他就哭着说要把三轮车扔了。  哎!絮絮叨叨这么多,真不好意思,我知道我做的不好,又没大有头绪应该怎么做,我觉得他可能脾气随我,但是又不敢肯定是不是孩子发育有什么问题,还是麻烦您了!!

你好,谢谢你的反馈。 如果你认可了是遗传的成分多一些,那一定应该考虑如何在教养他的方面做个性化的思考。但注意的是,这无关乎情商之类的。 先从家庭大人的改变做起吧,这个更容易控制。这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仅仅是你个人的一种意识准备,不会立马就改变的。因为孩子会习得大人的行为模式,包括一个情绪的启动(继发的底线点)、表达套路(也许消极的多一些)和后续补偿(也许你的欲求不是很清晰,但孩子会做归纳理解的)。尽量减少负面的情绪爆发的纪律,哪怕他做错了什么。同样是为了教育或者告诉孩子怎样做,那就不发脾气,换成更加平和的方式。孩子好控制,一般是带离开事发情境+近身拉住他讲话就可以(很类似那些斗蛇的人)。 第二,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观察,找到避免激惹和安抚的线索。这个需要你自己整理一下自己的,包括事件、对象和情境。别以为这些是你自己经历的,孩子不会知晓。因为你们的反应通路是一样的,所以,你自己的体会对孩子而言很重要,其重现的几率会比较大。边观察,边验证,边归结。如果有可能你还是书面化,或者和孩子的爸爸分享一下,这对你和孩子都有好处。一方面可以提高家庭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孩子身边的其他人了解孩子,提高应对和接纳水平,比如孩子的老师。 大人的激惹点主要是一些价值底线,这个和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有关。比如,有的人不允许骂自己的家人;有的人不能接受别人对他的地域歧视。 第三,寻找一个“正常”的平衡点。“非正常”这个说法不是什么贬义的,请别介意。这很类似我们说的个性,如果从个性角度上看,我们人和人之间真的是有差异的。如果单拿出某个表达水平比较极端(高/低)维度来和群体均数比,那这个人绝对是非正常的。 不仅仅是说你,主要是指孩子。孩子在很长的时间段内,在动作、情绪管理上会与同龄孩子有些不同。但这些不同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绩的,也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甚至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社会成就。 在孩子学校学习阶段,如果把学绩的权重放大一点的话,那行为的权重就会弱化,你和孩子的心里也能更好地接受。对于同学和老师也会有这个效应,对他们而言可能更多的是“一俊遮百丑”。 承认孩子的这点不同,对你教养也是一个弹性空间。比如,你认为这个家伙就是一个“恶意搞事的”,那就不会用其他孩子的应对方式去和他纠结。你可能会采取忽略、就事论事指向任务、即时的惩戒等方式,对别的孩子可能是要告诉其过程表达,但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对结果的集注。这仅仅是一个比方,别在意是否指向谁。 ---------------- 你可以会说,王老师应该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理想的。这点真的很难,也有人曾经涉足这个方面,但全部是无功而返。虽然现在仍然有情绪优化管理的校外班,但都是一种托词。也有对成人的,但效果还不如对孩子,一些所谓的成功学或者养性的活动,其实他们有效的是指向于任务价值。所以,这些机构不会给普通员工培训,而仅仅给中层以上的,因为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所有行为表达与工作回馈结合起来。这些无关乎自己的做法,做事的是其他底层的人。能把任务价值固化并身体力行的是可能只有*后的传销或者极端信仰之类的人吧。 对情绪的管理,其实就是对行为价值的认识的重置。这个真的难,因为这个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价值观难改。 人们只是在先天气质一定的情况下,环境的熏陶和教化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如何做,始终是莫衷于是的,目前没有一个相对可靠的操作办法。但相对极端的办法有,只是我们都不能讲出来。当前社会文化下,谁讲,谁就会收获如山般的板砖。即便这样也不是改变,而是替换掉了,只要社会环境变化,仍然如故——反弹。 我在和你接触的过程中总是拿你说事,你可别人为我说你是罪魁祸首呀,而是你是可以控制的。那些在家庭教育上说得头头是道的人,如果把宝贝暂时寄养到他们家,他们还不如你来得平和和自信呢。 养孩子就这样,有些风险我们是没有办法预测的。这些小家伙到来了,那就要当亲生的养,帮助他们,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