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细节描写的片段,300字左右

问题描述:

求细节描写的片段,300字左右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五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到水脚逐渐进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一端搭在自家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上进城里去,等待水退时,方又从城门口出城.某一年水若来
  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受损失的也同样呆望着,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与在自然安排下,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来时相似.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游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于是在水势较缓处,税关趸船前面,便常常有人驾了小舢板,一见河心浮沉而来的是一匹牲畜,一段小木,或一只空船,船上有一个妇人或一个小孩哭喊的声音,便急的把船桨去,在下游一些迎着了那个目的物,把它用长绳系定,再向岸边桨去.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可以发现,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白河的源流,从四川边境而来,从白河上行的小船,春水发时可以直达川属的秀山.但属于湖南境界的,茶峒算是最后一个水码头.这条河水的河面,在茶峒时虽宽约半里,当秋冬之际水落时,河床流水处还不到二十丈,其余只是一滩青石.小船到此后,既无从上行,故凡川东的进出口货物,皆从这地方落水起岸.出口货物俱由脚夫用桑木扁担压在肩膊上挑抬而来,入口货物莫不从这地方成束成担的用人力搬去.
  这地方城中只驻扎一营由昔年绿营屯丁改编而成的戍兵,及五百家左右的住户.(这些住户中,除了一部分拥有了些山田同油坊,或放账屯油、屯米、屯棉纱的小资本家外,其余多数皆为当年屯戍来此有军籍的人家.)地方还有个厘金局,办事机关在城外河街下面小庙里,局长则长住城中.一营兵士驻扎老参将衙门,除了号兵每天上城吹号玩,使人知道这里还驻有军队以外,兵士皆仿佛并不存在.冬天的白日里,到城里去,便只见各处人家门前皆晾晒有衣服同青菜.红薯多带藤悬挂在屋檐下.用棕衣作成的口袋,装满了栗子、榛子和其他硬壳果,也多悬挂在檐口下.屋角隅各处有大小鸡叫着玩着.间或有什么男子,占据在自己屋前门限上锯木,或用斧头劈树,把劈好的柴堆到敞坪里去如一座一座宝塔.又或可以见到几个中年妇人,穿了浆洗得极硬的蓝布衣裳,胸前挂有白布扣花围裙,躬着腰在日光下一面说话一面作事.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节选自《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