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板桥诵书》中,郑板桥是如何“苦学”的?
问题描述:
在《板桥诵书》中,郑板桥是如何“苦学”的?
快的话,
答
答:郑板桥是抓住每分每秒、确认观点、由浅到深地钻研、不厌其烦地诵读来苦学的.
给我的启示:我们应该把握好时间,多读多背,有方法地去读书.
相关推荐
- 在《板桥诵书》中,郑板桥是如何“苦学”的?
-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1、请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从小到大读书态度变化的过程.渴望期盼-( )-( )-重续前缘-( )-感悟万千 2、文中多次提到“读书滋味”,请用横线在文中标出其中两次,并予以概括.答:(1)_____ (2)_____ 3、阅读文章第6段,说说其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选取所给材料中一两句名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母亲“书能给你想要的一切”这句话的理解.(字数80-120之间) 名人名言:(1)万卷古今消勇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陆游) (2)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郑板桥) (3)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4)书记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只会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1、请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从小到大读书态度变化的过程.渴望期盼-( )-( )-重续前缘-( )-感悟万千 2、文中多次提到“读书滋味”,请用横线在文中标出其中两次,并予以概括.答:(1)_____ (2)_____ 3、阅读文章第6段,说说其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选取所给材料中一两句名言,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母亲“书能给你想要的一切”这句话的理解.(字数80-120之间) 名人名言:(1)万卷古今消勇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陆游) (2)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郑板桥) (3)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4)书记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只会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 打给母亲的电话---王皓1.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在自己不如意的时候“第一通电话打给妈妈”会挥发作用呢?2.作者问到“死”是什么意思时,母亲为何将目光投向远方停留了很久?3.作者引用霍桑的话,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6.按下“0”键后“听筒里一片静默”,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7.长大的路上,作者付出了许多代价,她为什么还希望自己能换到母亲的打?8.谈谈你对第三部分中“你也笑了,那笑容是我见过的最晴朗的天空”一句的理解。9.犹太有句谚语“上帝不能无处不在,因此他创造了母亲”,请对你的母亲说说心里话。李陵答苏武书---节选处《古文观止》1.从李陵的信中可以体现出苏武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从李陵的信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一个人的战争1.作者所说的“一个人的战争”是怎样的“战争”?2.作者对自己到山顶后看到的平房、老槐树进行了描写,有何作用?3.独自驻守雷达哨的士兵特意保留了一身军装来人时穿,除了表示郑重,你认为还能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4.“但他仍是笔直的站着,两手五指并拢,中指紧贴裤缝--是完全符合条令条
- 苏轼的《胸有成竹》和郑板桥集江馆清秋的阅读题!谢谢啦!甲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乙文: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1.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A于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B少 1.少纵则逝矣 2.宾客意少舒C.然 1.而心识其所以然 2.非独书为然D.遂 1.振笔直遂 2.胸中勃勃,遂有画意2.乙文中说:"意笔在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该词的意思,请找出
- 王冕好学一文中“儿痴如此”的“痴”怎么理解?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文中的“痴”是作“痴迷”解还是作“痴呆”解呢?我认为应解为“痴呆”,理由如下:1.在我们看来王冕确是痴迷读书,可这句话是他母亲所讲,他父母不这样认为,所以他父亲打他.2.因为认为他痴呆,所以把他送到僧寺去住,据说那是可以镇邪的地方.如果认为他痴迷读书,就不会这么做.3.“听其所为”有“由他去吧”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可见他母亲认为他痴呆,对他很失望.个人浅见,不知各位师友以为如何?还望赐教,
- pcr反应中为什么使用dntp而不是脱氧核苷酸?dntp如何变成脱氧核苷酸?起供能作用吗?如果不,为什么不直接使用脱氧核苷酸?谢谢!那加热的能量不足以功能吗?热的链都能打开啊! 没搞错吧!各位!ATP代表三磷酸腺苷,有三个磷酸基团。而腺嘌呤核苷酸只有一个磷酸基团。就算是dATP也还有两个磷酸基团!怎么能是基本原料? ……那大家鄙视我们的生物老师吧……第二位你看第三位说的,本来就是你没说清嘛! 还有第三位,网页打不开…… 但如果真如你们所说,Taq酶是从古生菌中提取的,那么在它的生命活动中DNA复制的原料就不是脱氧核苷酸,而是三磷酸脱氧核苷酸了? 不要嫌我啰嗦,最后一个问题……那高中的书说核苷酸是原料都是胡诌的了? 书上说: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基=一个脱氧核苷酸 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三个磷酸基=dNTP “ dNTP=脱氧核苷酸 ”??? 书上指明DNA复制的原料是有一个磷酸基的脱氧核苷酸,是不是dNTP就是其前体?那从食物中水解获得的有一个磷酸基的脱氧核苷
-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有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硬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求"养鸟有道"相关的答案材料二: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材料四: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1) 扬翚③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2) 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波浪线句子为: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1.将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2.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2个分别填入材料4的⑴、⑵处,使文句通畅.3.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2和材料4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4.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2中选择恰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5.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
- 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中的书是指,1装订成成册的著作,2信,3文件,4写字,
- 狂人日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简算1111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