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及秦舞阳荆轲刺杀秦王时为什么没成功?他的副手秦舞阳呢?死了吗?
荆轲及秦舞阳
荆轲刺杀秦王时为什么没成功?他的副手秦舞阳呢?死了吗?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最后失败了.古今中外的许多刺客,没成功的很多.如果没成功的因素是看不见的运气在起作用的话,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来讨论荆轲为什么没有成功了.
荆轲没成功是另有很重要的原因的.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秦帝国咄咄逼人的时候.强悍的三晋已抵抗不住秦的进攻.燕国危在旦夕.燕国的太子丹想出来一个主意,要派人去刺杀秦王,就是未来的秦始皇.太子丹找到了荆轲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他对荆轲说:“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闚于重利;秦王贪,其势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中华书局的标点本在此处是‘丹之私计愚’,我认为是误断句,今改之)太子丹交给荆轲的任务是劫持秦王,用刀逼着他答应返还被吞并的诸侯的土地.实在不行的话,再杀了他.
《春秋左传》上记载,鲁国的曹沫在一次诸侯集会上,拿刀逼齐桓公签署了什么协议.这个故事我想十有八九是假的,就像现代三流的作家写的什么武侠小说中的拙劣情节.可就是这样一本历史书在中国竟然得到了几乎《圣经》的地位.太子丹把这样文人想像出来的事件信以为真,还想仿效.退一步说,就算是真事,那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环境,其结果会是大不一样的.太子丹真是愚不可及,书呆子一个.他大概都没有想过:就是秦王在危急的情况下答应了,反过身把荆轲一杀.什么答应的条件,见鬼去吧.你能怎么样?荆轲虽然看出这个任务的荒谬,他认为这是“马生角”一类的事情,但最后竟然也同意了去那样傻干.这样的任务布置是后来导致荆轲失败的关键因素.后面详述.
荆轲对完成任务所作的准备可谓是十分完美了.他欲献上秦王梦寐以求的燕国地图,这样才能打动秦王的心.又说服秦王恨之入骨的秦叛逃将军樊於期自杀了,拿上他的头以示对秦王的忠诚.又选了一位十三岁就杀人的所谓的勇士秦舞阳作帮手.前两项是完全恰当的,但第三项选那个杀人犯作帮手则是完全的错误.后面详述.
他又精心选择了燕国上好的匕首,沾有毒药.拿人做实验,触之无人不死.
这些措施可谓完美了.
荆轲在分别时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说明荆轲是视死如归的.
当荆轲去到咸阳,一切顺利.要献图那天,荆轲拿着装樊於期的头颅的盒子,而秦舞阳则拿着装地图的盒子.那里可有关键的武器——匕首.当走在皇宫的台阶上时,秦舞阳脸色大变.大臣都怪他.这几乎坏了大事.这也说明:杀人放火的罪犯其实是胆小鬼.“荆轲顾笑舞阳”.那意味着荆轲走在前面.荆轲倒是很冷静:“北番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荆轲冷静而巧妙地把秦舞阳的失态掩饰过去了.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秦王欲拔剑,一急没拔出来.“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秦国的法律,大臣上殿都不许带武器.“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拔出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依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大致是:荆轲已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用匕首顶住了秦王.按照事先太子丹交给荆轲的任务,此时荆轲一定要和秦王讲什么话,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刺杀他的行动上.就是这几秒钟的时间里,秦王挣断了袖子,逃走了.后来就是荆轲徒劳地去追.如果荆轲不是愚蠢地想得到秦王的什么许诺,而是直接刺死他,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成功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荆轲自己在左腿被砍断的情况下,还总结说:所以没有杀死秦王,因为开始只准备劫持秦王,而不是准备一开始就杀了他.
愚蠢的太子丹!同样愚蠢的荆轲啊!留给后人多少感叹!
想一想当年的越国的公子光派专诸刺杀越王僚刺杀行动.公子光把匕首藏于鱼腹中.专诸在酒桌上从鱼腹中拉出匕首,把僚刺死.从鱼腹中往外拿匕首,那是很费时间的.荆轲仅从打开的地图中抓起匕首,那会是很短暂的时间就办到的.
所以,太子丹交给荆轲一个基本是虚幻的任务.另外,那个杀人犯秦舞阳在临近宫殿时被吓得筛糠,那几乎坏了大事.多亏荆轲的冷静才掩饰过去了.但这给荆轲心理上一巨大的打击.开始让秦舞阳拿着地图,说不定原计划是让秦舞阳拿匕首去顶住秦王,而荆轲则负责讲什么要求.大概是秦舞阳的表现,荆轲决定自己来干.在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司马迁对那位“勇士”秦舞阳在干什么一句都没提.大概他早已被吓瘫痪了.如果他帮助荆轲抓住秦王,不让他逃走,也许荆轲就成功了.所以,选那个杀人犯做助手,首先犯下大错.当然,关键的还是荆轲没有准备一下手就杀了秦王.就是这样的准备,使得荆轲刺杀行动完全失败.
至于秦舞阳,史书上对于这样的角色当然没有记载,但是,依照始皇帝的性格,最后难逃一死,而且恐怕是最惨烈的刑罚.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