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问题描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百科名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的七言律诗.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译文
  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总结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译文
  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总结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创作年代】∶唐 【作者姓名】∶刘禹锡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颈联以病树和沉舟自喻,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至今被人引用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时光.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如今回到故乡,于王质一样,恍若是隔世的陌生人一样.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有各种树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作品注释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低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倒好像. (7)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9 ) 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曾被贬到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到之地.
  编辑本段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贬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帆船驶过,病死的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沉舟”二句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末尾两句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到您唱的这支歌曲(指白居易赠给他的诗),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刘禹锡画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哲学家.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人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馀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唱和. 刘禹锡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他有不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精神.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他积极支持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他的散文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著有《刘梦得文集》.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编辑本段总结
  文章表达了诗人常年被贬的愤懑之情,并写出了诗人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