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郑人买履而不得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描述: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郑人买履而不得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反归取之.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关推荐
- 作者游于园的感受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听听这小溪阅读答案(1)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第②段写“我一直没有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他却是那样熟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回答.(3)“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这里“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4)①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窗,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②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5)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PS:第(4)的括号代表带点词)-------------------------------------------------------------------------------------------------------------------------------------
- 鲁人徙越《鲁人徒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1.用“|”线标出下面的朗读停顿处而 越 人 跣 行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而欲徙于越( )·(2)或谓之曰( )·(3)以子之长( )·(4)缟为冠之也( )·3.翻译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徒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5.那个人为什么要劝阻鲁人徒越?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徒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词语解释1、是知也 是:2、远之事君 事:君:3、弃甲曳兵而走 兵:走:4、王好战,请以战喻 好:以:二、句子翻译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多识鱼鸟兽草木之名4、下列对“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一直走不到一百步,不过也是再走啊.B、只不过不止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C、只不过不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D、一直跑不足一百步罢了,也就走了吧.三、1、《《论语》三则》中第三则说学习《诗经》能有那些学习效果(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论语》三则》中第二则表达了孔子对 的称赞,其原因是 3、《五十步笑百步》中梁惠王向孟子请教的原因是“”;孟子回答时“ 以战喻”的原因是“”;结论是“”(用文中语句填写)4、“五十步笑百步”现已成为成语,其语意是 好的话加30财富
- 有关《圣人相知》、.圣人相谕不待言,有先言言者.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出.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雪子好矣,今也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孔子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不可以容声矣.”故未见其人而知其志,见其人而心与志皆见.天符同也.圣人之相知,岂待言哉?1.将下列句中字的意思写在括号里.(1)不言而出(言:)(2)夫子之欲见温伯雪子好矣(夫子:)(3)故未见其人而知其志(志:)(4)圣人之相知(相知:)2.用现代汉语解释.圣人之相知,岂待言哉?3.为什么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说话就出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为什么说“圣人之相知,岂待言哉?(用原文中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卖油翁 陈尧咨向老翁发问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卖油翁的熟能生巧?“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最后陈尧咨为什么又笑了?谈谈你的理解
- 证求曹刿论战 曹 习题精选待修改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4、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是什么?6.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6.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得当;等等.7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7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
-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彼岸:屈从:2.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什么?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语句回答)5.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母亲阅读答案、站在窗前,我再一次看见了…………6.我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凉夜,但我并不难过,原因何在?(用原文句子回答)7.用你的话简述一下左一针右一斜地缝补着生活的含义.8.指出第四段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表达效果.9.写出文中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思念母亲→( 母亲)→( 母亲)四季的美阅读 春天最美的是黎明…………10.通读全文,说说加点的词语黎明与早晨,夜晚与黄昏能否相互调换,为什么?
- 竹林深处人家阅读题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作者是从那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的?3、作者怎么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对竹子的特点进行描写?4、阅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那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5、细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描写竹海景象的?6、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海,写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用意何在?7、作品结尾谢了竹乡人家,呈现的是一片怎样的氛围?是怎样安排材料的?8、第二段把竹林比喻大海,这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感受?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竹海的什么特点?9、文章题目是“竹林深处人家”,而选文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景,目的是什么?10、从这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是全文的1 2自然段)
- 莱蒙托夫的《帆》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着什么,在遥远的异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1.《帆》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诗中的“帆”象征什么?波涛汹涌,海风呼啸和碧波清澄,阳光灿烂又分别象征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片孤帆在茫茫的雾海上航行为的是什么?(用诗中的语句回答)诗中这样鞋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节画横线的两个疑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答:________________
- 郑人买履讽刺了
-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cm,母线长为3cm,则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