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发展演变
汉字的发展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也叫作 “吉金文字”。 金文应用的年代,约有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