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展现了高度的语言艺术,是那个联系文章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哪方面?

问题描述:

《晏子使楚》展现了高度的语言艺术,是那个联系文章说一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哪方面?

  弱国无外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晏子使楚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在当时楚强齐弱的形势下,晏子出使到楚国,凭着他超人的机智勇敢,过人的能言善辩,巧妙灵活地回击了楚王的侮辱,成功地维护了他和齐国的尊严,成为古代外交史上的美谈.
  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侮辱的呢?
  巧用推论出楚门
  鉴于晏子身材矮下,楚国君臣欲从人格上来侮辱他.不惜有损城墙之“尊容”,竟别有用心地在城门旁重新挖开一个小门,专供晏子入城之用.晏子出使楚国,首先面临着“门难进”这一关.
  若从小门进,正中楚人之奸计,无疑是受辱;若从城门进,必须找到一个理由,否则便显得无能,也是受辱.楚人就是这样给晏子出了一个两难之题.然而晏子一眼就看出了楚人的意图,毅然拒绝从小门入.并机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推论,一下就解开了两难之题.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楚国(不)是狗国,
  故晏子我(不当)从狗门入.
  这一推论明确地告诉楚人:从小门入,是我晏子一人受辱,可楚人你则要付出整个楚国受侮辱的代价;你楚人不愿付出受辱的代价,则我晏子就当从城门入.你楚人就看着办吧.最终是楚人不得不“更道”,让晏子“从大门入”.在第一个回合中,晏子取得了胜利.
  假因溯果贬楚王
  进城得见楚王.晏子却又面临着“话难听”这一关.楚王仗着“势”大气粗,完全不把晏子放在眼里,更不能把晏子当人看.明明活生生的人一个出现在楚王面前,可楚王他口出难言“齐无人耶”,简直是目中无“晏子”!晏子有意误解楚王之意,而楚王仍不善罢甘休,“何以使子”地再次质问晏子,意欲置晏子于难堪之中而后快.面对质问,晏子假因溯果,机智地予以了反击.先说齐王选派使臣的原则是各有所用,人尽其才.齐王的这一原则显然是出自晏子的机智假设.再说自己是最不肖者,有意贬低自己,最后就像说相声抖包袱似的:不肖的晏子我就只配出使到最不肖的君王的楚国了.晏子的这番回答,其实是接连套用了两个推论:
  (依照齐王选派使者的标准)
  凡是无才无能之人就只配出使无才能的君王的国家.
  我晏子是最不肖的人,
  故只配出使到最无才能的君王的国家.
  既然我晏子出使的是楚国,
  那楚国的君王就是最无才能的君王了.
  晏子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把楚王贬折了一番,使得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无言以对.
  妙用类比辱楚王
  楚王听说晏子要到楚国来,打算好好地侮辱他一顿,而且已是严“计”以待.晏子一到,楚王便以礼相对,盛情款待.晏子这一次面临的是“面难堪”这一关.
  依据事先好的谋划,楚王与“吏二”同唱双簧戏,暗中得意于晏子将掉进他们预计的陷阱中.殊不知,晏子灵机闪现,一个犀利的类比却反将楚王推进了他们自设的陷阱中,楚王不得不自我解嘲——寡人反取病焉,又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自取受辱,落得自我难堪的境地.
  晏子使楚,力挫楚王的无礼与无理,不辱使命.全在于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充分发挥自己的能言善辩的口才,成功地运用外交语言艺术.对于这一点,理应认真的品味和学习.
  妙在晏子既没有得罪楚王,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还嘲讽了楚国,得到了楚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