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学的地方为什么叫杏坛?
孔子讲学的地方为什么叫杏坛?
ぁ愛我所愛¢4级2010-05-26杏坛的来历 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进而又将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南亚诸国.孔子杏坛设教之事,后世颂者虽众,却不见于《论语》、《孟子》、《荀子》,以及《左传》、大小戴《礼记》,这些与孔子相去未远的先秦诸子文献之中,甚至连“杏坛”之名都未曾出现过,令人颇为费解.那么,杏坛设教之事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揆诸史记,记此事最古者,当属孔子四十七代孙孔传作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东家杂记》,其中有《杏坛说》一文,略曰:昔周灵王之世,鲁哀公之时,夫子车从出国东门,因睹杏坛,逡巡而至,历级而上.弟子侍列,顾谓之曰:“兹鲁将臧文仲誓盟之坛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歌曰:“暑住寒来春复秋,夕阳西去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但细细玩味这段文字,其中疑点颇多:文末孔子所歌为七言绝句,这种新体诗肇始于南朝齐梁间,孔子之世绝不可能有,此其一.春秋交战,都是车兵,一部《左传》说得明白.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有骑兵,此时已入战国之世.臧文仲为春秋鲁人,孔子何以有“战马今何在”之叹?此其二.第三,果如其说,杏坛则为臧文仲所首创,孔子只不过因其地,袭其名而已矣.据此三点,可知此文当是出于好事者的伪托,不可据信.“杏坛”一名,在先秦文献中仅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孔子)乃下求之,至于泽畔……司马彪注云:“缁帏,黑林也.杏坛,泽中高处也.”明末顾炎武考证认为:《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