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 2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谈上你的认识,举例说明
论述 2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谈上你的认识,举例说明
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市场化有竞争,提高了效率,但也导致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公平,不仅是起点和过程,还要延伸到结局,往往首尾不一.所以,希冀效率和公平都能正确发挥其调节分配的积极作用,必须双管齐下,力争两者的结合和协调.
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的统一,既有矛盾,又能结合起来,达到协调.效率主要是经济范畴,通过竞争的分配,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平
含有较多的社会意义,不仅作为机会平等,使起点公平,还要求终点公平,差距不致过大.现在大家懂得,除了原来存在的不平等导致起点公平有其局限外,即使在平等竞争中,也总会有胜有败,有富有穷,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不能说是经济的不公平,而把矛盾留给了社会.但是,追求效率产生不公平,不能说放弃效率就能公平;同样,效率产生不公平,不能说不公平一定有效率.情况复杂,关系错综,为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公平能促进效率,效率也能促进公平.特别是在公平促进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后,扩大了公平分配的余地.这样,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制约而是互相促进的联动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发达国家在发达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效率提高造成了富人,也有利于穷人的逐步摆脱贫困.二次大战后,西欧发展迅速,效率提高,差距缩小,亚洲“四小龙”也相类似,不同程度上显示了效率与公平的协调.这也是要靠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协调,如阿瑟·奥肯所说“为了效率而牺牲某些平等,为了平等而牺牲某些效率”,都是必要的、合理的.
2002年12月30日的《21世纪经济报》,记者吴铭写了一篇《东欧十年启示:公平与效率一个也不能少》,讲到东欧各国在推行市场化进程中面临两个史无前例的难题:对公平的极端敏感、空间庞大的国有财产与极为可怜的认购资本的尖锐矛盾.这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全民执券这一方法得到解决,也就是在没有资本家的情况下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但是在具体做法上,这些资产怎样按照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转为民有或称“人民私有化”、“大众私有化”,体现国有资产归全民享有的思想,摸索了多种途径,通过公平竞争而基本实现.文章认为,英国方式相对成熟,匈牙利模式以“卖”为主,走过一段弯路,最后取得比较成功.
所以引上文和上例,对照我国,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过去是既不公平、又无效率.改革以来,效率有所提高,公平有所体现,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收入差距扩大,弱势群体有增未减,人们认为不公平程度在深化,而效率提高也有限,特别表现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改革,试尽了种种办法,最后寄希望于战略性调整,当前各地叫“国退民进”,让国有企业退出大部分竞争领域.怎么办?从郎咸平引起的争论,表明有分歧.但是肯定,不退是没有出路的.退得好,将显示公平与效率的并举;退得不好,很可能是两者的俱失.目前到了关键阶段,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