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论语》的一道题目

问题描述:

有关《论语》的一道题目
请问:“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出自哪个成语的典故?
并解释其意思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
译:
“宰我问: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从上古行到现在,很古老了.三年什么都不能动,结果什么都坏了,像稻谷一样,旧的割掉了,新的又长起来,钻燧改火,时令也改变了,岁月换了,我看守丧一年就够了.孔子说,父母死了,你认为过了一年就可以去听歌跳舞,你觉得心里安吗?宰予说,安啊!孔子说,你心安,你就照你的办法去做吧!一个君子,父母死了居丧,内心思念的悲愁,吃饭都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快乐,睡觉都睡不好,所以三年之中,没有礼乐.我现在问你一年能不能心安,你说能心安,那你去做好了,不必要提倡改为一年.于是孔子告诉其他同学,宰予这个人一点良心都没有.他说,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三年之丧,就是对于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把我们抚养长大了的一点点还报.这是天下人类都一样的.宰予没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
LL你说反了吧
应该是这个衍生出了哪个成语
礼崩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