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西周开创者,周文王姬昌有一百个儿子,不知道是真是假.
都说西周开创者,周文王姬昌有一百个儿子,不知道是真是假.
中国古代民间有多子多福的观念,人们常常用“文王百子”的典故来表达这种美好愿望,并将文王百子的形象用年画、木雕、石刻等艺术表现出来,还有大量民间传说流传,如周文王有99个儿子,后收雷震子,共为百子等.
其实,“文王百子”的典故出自《诗经·大雅·思齐》里的一句话:“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思是周文王的正妻太姒,由于继承了文王母太任、文王奶奶太姜的美德,生了很多儿子.这里的“百”是虚指和夸张,并非说周文王正正好好有一百个儿子.
据文献记载,周文王与正妻太姒一共生了十个儿子(嫡子),与其他几个妾一共生了十二个儿子(庶子),总计有二十二个儿子.
周文王嫡子十人的情况是:
1、嫡长子:姬考,即伯邑考,为纣所杀.
2、嫡次子:姬发,即周武王,建立西周.其后裔姓氏有周、翟、侗、郏、亚、印、于、唐、温、邢、贾、侯、何、单、解、韩、步、贝、居、张、简、籍、党、晋、曲、应、翁、杨.
3、嫡三子:姬鲜,被周武王封于管(今河南郑州),因而又被称为“管叔鲜”.周成王时与蔡叔、霍叔、纣王之子武庚发动*,被周公所杀.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是他的后代.管叔鲜的后裔姓氏主要有管、阴、拜.
4、嫡四子:姬旦,即周公,周武王死后曾代周成王摄政,平管蔡之乱,制礼乐,建成周.其子伯禽封鲁(今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周公的后裔姓氏主要有鲁、凡、蒋、邢、茅、胙、祭.
5、嫡五子:姬度,被周武王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因而又被称为“蔡叔度”,因参与*被放逐而死.后来,其子姬胡又被成王复封于蔡,建立蔡国.蔡叔度的后裔姓氏主要是蔡、姓.
6、嫡六子:姬振铎,被周武王封于曹(今山东定陶或曹县),建立曹国,因而又被称为“曹叔振铎”.曹叔振铎的后裔姓氏主要是曹、卞.
7、嫡七子:姬武,被周武王封于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建立郕国,因而又被称为“成叔武”. 成叔武的后裔姓氏主要是成、盛.
8、嫡八子:姬处,被周武王封于霍(今山西霍州市西南),建立霍国,因而又被称为“霍叔处”.因参与*曾被周公降为庶民,后复霍国,爵位由侯爵降为伯爵.霍叔处是霍姓的始祖.
9、嫡九子:姬封,周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建立康国,因而又被称为“康叔封”.周成王时改封到卫(今河南省淇县),建立了卫国.康叔封的后裔姓氏包括卫、康、常、石、凌、甯(四声)、孙、戚等.
10、嫡十子:姬载,被周成王封于聃或冉(今安徽临泉或河南省平舆县北汝南县东或湖北省荆门县沙洋县马良镇),建立沈国(古代沈、聃为一字);又因为排行最小(称为“季”),所以聃季载、季载、聃载.其后裔姓氏有沈、尤、聃、冉.
周文王庶子十二人的情况是:
1、姬奭,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五子),最初采邑在召(音“哨”,今陕西岐山西南),因而被称为“召公奭”或“召公”、“邵公”.因其死后的谥号是“康”,又被称作“召康公”. 武王灭商以后,封他或他的儿子姬克于燕地,建立燕国,都城在蓟(今北京),是燕国始祖.因而又称作“燕召公”.其后裔姓氏主要有召、邵、奭、燕、贝、盛、谯、缪.
2、姬郑,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八子),因被封于毛(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爵位是伯,所以又称姬叔郑、毛叔郑、毛伯郑,是毛姓的先祖.
3、郜叔,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一子或十五子),被周武王封于郜(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称郜侯或郜子,建立郜国.其后世子孙以原来的国名为姓,称郜氏.郜姓又写作告.
4、廖伯,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二子),被周武王封于廖(今河南唐河南),其后裔姓氏主要是廖.
5、雍伯:周文王庶子(大排行据说也是第十三子),封于雍(今河南省沁阳县),是雍姓的先祖.
6、姬绣,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四子),先封于错地,因而被称为“错叔绣”,后被周武王或周公封于滕(今山东滕州市),建立滕国.其后裔姓氏主要是滕、腾.
7、姬高,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五子),被周武王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称为毕公高.其后裔姓氏主要有毕、冯、王、万、魏、潘、庞、雏.
8、原伯,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六子),被周武王封于原(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世为伯爵,史称原伯.其后裔姓氏主要是原.
9、子于,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七子),被周武王封于酆(今陕西户县),世称酆侯.其后裔姓氏主要有酆、丰、潞.
10、姬葡:周文王庶子(大排行据说也是第十七子),受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又称郇伯、郇侯.郇、荀、旬、程氏、知、辅姓都是其后裔.
11、樊寉,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八子或二十八子),被封于盛,是一部分盛姓的先祖.
12、姬颖,周文王庶子(大排行可能为第十九子),也叫叔颖,被封在赖地(今湖北随县东北),是一部分赖姓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