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现代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急求现代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一碗白米饭1927年冬,*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x0d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蒸了半斤米的干饭.\x0d*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 ”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x0d摘自《廉政故事》\x0d崔瑗撰写《座右铭》\x0d崔瑗,字子玉,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 公元78年 .其父崔骃博学有伟才,汉明帝时将其比喻为“龙”,足可见对崔骃的特殊恩宠了.\x0d崔瑗自幼聪明伶俐,机敏过人.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他亦喜爱读书,还是孩童之时,就已熟读“四书”“五经”了.\x0d崔瑗9岁时,有一天早晨,他正在家门口与小朋友玩耍,忽然看见从大路上前呼后拥地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位穿官服的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到他家门前,声言要来拜访崔骃.待他们进入家门以后,崔瑗从家人口中知道,这骑马的人就是当今的县令,为官清正廉洁,颇受百姓爱戴.崔瑗听后灵机一动,随手在大门上写下了一首四言诗:\x0d虽无光光,入我闾里.”\x0d(接上期)就在这时,县令拜客完毕,正要告辞回衙,走到门口,忽见大门上墨迹未干的诗句,字迹清秀,而内容却含有讥讽之意.他问崔骃这是谁写的,崔骃一看,马上就说:“这一定是我那调皮的儿子写的,触犯大人,请多原谅.”县令笑笑说:“请把令郎叫来,我要当面问话.”崔瑗被叫来后,县令一看,面前站着一位眉目清秀的孩子,就说:“你还能接写几句吗?”只见崔瑗提笔一挥而就:“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x0d县令见他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情不自禁地对崔骃说:“令郎可谓奇才啊 真可谓‘龙生龙’了.”回头再看崔瑗,早已跑出去玩耍了.\x0d东汉永元八年 96年 ,崔瑗 18岁时,游学京师.从侍中贾逵深造,遂精通天文、历数等.后因其兄崔章被州人无辜杀害.他怒不可遏,手刃仇人,为其兄报仇.然后隐姓埋名出逃他乡.元初五年 118年 ,他年已40岁时,遇朝廷大赦,始归家.\x0d他在总结自己坎坷经历的基础上,写了一段自戒之词,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座右铭一词,乃始于此.其铭文如下: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胜所臧.在涅贵不缁,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死诚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