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鲁迅与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
为什么说:“鲁迅与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
从外在方面来看,鲁迅与郭沫若的确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是留日的“洋学生”,都有弃医从文的经历,都兼具作家与学者的身份,并且都是新文坛上的“巨头”,是左翼文化战线的“旗帜”.二人的成就世人共睹,自不必多言,虽然两人都堪称大家,但走的路皆然不同:鲁迅是官僚——教师——职业作家;而郭沫若则是职业作家——革命家——职业官僚.虽然鲁迅和郭沫若走的是完全相反的道路.但是放在特定的时空中,两人又有重合之处.1927年对于鲁迅先生是一个重要转折.鲁迅先生下定决心辞去教职,到上海专业从事作家,作品数量为前二十年的两倍,而且频频掷出“匕首”“投枪”文章的厚重、犀利已臻极致.鲁迅的创作无疑是以生命中最后十年为最重要.可巧的是,郭沫若的创作也以1927年为分水岭.这之前他写出《女神》、《星空》等优秀的作品,但1927年后,他就完全转向创作所谓“革命文学”.
在现代文坛上,郭沫若(1892-1978)是一位经常被人与鲁迅(1881-1936)相提并论的知名人士.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和鲁迅一道,被人并称为左翼文坛的两大巨头.到了40年代,他又和鲁迅一样,被人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大陆解放后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郭沫若一向被放在仅次于鲁迅的位置,甚至被人与鲁迅并称为“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就连官方对他的“盖棺定论”,也是参照鲁迅而作出的———“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知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的领导下,在*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而在一本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说法:“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他是鲁迅在本世纪初热切呼唤、终于出现的摩罗诗人,又是新中国的预言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