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我们自己写教案,课题是《王几何》,要求;教学目标,让大家学会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过程:作者介绍、生字、王几何是个什么人,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还有文章中心是什么?
老师让我们自己写教案,课题是《王几何》,要求;教学目标,让大家学会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过程:作者介绍、生字、王几何是个什么人,作者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还有文章中心是什么?
王几何
教学内容
王几何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教学课时
共1 课时 第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
2、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说出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3、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说出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说出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白纸一张.
教学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另类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二、检查预习,完成字词
绰号 弥勒佛铁杵 铭记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得意忘形: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三、作者简介
马及时:(1946---),笔名 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等.儿童散文《山野里的故事》获四川省第三届儿童文学奖,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获成都市第二届金芙蓉文学奖,散文诗《海老人》获江苏省《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王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识广博的老师形象.
2、课文可以划分几个段落?
第一部分(1-2段):写上课前,同学们对几何老师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第二部分(3-28段):写王老师上的一堂别具特色的几何课.
第三部分(29段):补充交代王老师和"我"父亲的关系.
五、合作探究
1、文中用多个段落来记叙和描写王老师的哑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王老师的哑笑是他上课时的一个教学策略,目的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好奇与渴望,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下充足的铺垫.对该部分的细致描写,也有助于读者对王老师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3、王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有特色,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感受到学习的“痛快”.对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我非常赞同王老师的做法.他胖而身手敏捷,胖而思维活跃,胖而思想睿智.他要告诉学生热爱知识、持之以恒的道理,不直接说,却欲擒故纵,把几何课上成图画课,让同学们在“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明白了道理.非常敬佩王老师.
4、文章最后一段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补叙.补充交代王老师的另一身份----父亲的毛根儿朋友.
总结:这篇课文记叙了新学期的第一堂几何课,刻画了“王几何”老师的爱笑、思想开放、业务水平高、教学有方的形象特点,表达了对“王几何”老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布置作业: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
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
3、“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
学生*讨论: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王几何
马及时
画圆和等边三角形
外号的由来 业务水平高寓教于乐 和蔼可亲
让学生画圆和三角形 幽默风趣 平易近人
富有意义的课堂结束语
教学反思
多给学生留时间